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现象:草根赛事的破圈与文旅融合新范式 

AI划重点 · 全文约2807字,阅读需8分钟

1.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近期引发全国性关注,凭借独特的文化属性和运营模式展现中国草根足球赛事的商业潜力与社会价值。

2.苏超以“十三太保”城市竞争为内核,通过城市间竞技对抗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具象化叙事,形成天然话题势能。

3.另一方面,赛事精准切入节假日消费场景,实现体育赛事与城市营销的双向赋能。

4.为此,赛事运营方展现出成熟的流量转化能力,通过多渠道传播和亲民票价策略吸引观众。

5.未来,苏超将继续推动本地足球文化的广泛普及,为足球青训事业的发展注入动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期,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网友昵称“苏超”)凭借独特的文化属性与运营模式引发全国性关注。这场以“十三太保”城市竞争为内核、以“散装江苏”地域文化为纽带的赛事,不仅在绿茵场上演绎着宿迁对阵徐州的“楚汉之争”,更在场外形成了体育、文化、旅游多维度联动的消费盛宴,甚至创下单场超2.2万名观众、门票溢价60倍的纪录,展现出中国草根足球赛事前所未有的商业潜力与社会价值。图片

“苏超”的破圈本质是地域文化符号的深度激活。江苏作为经济强省,长期存在“十三个地级市各自为政”的民间调侃,赛事通过城市间竞技对抗将“散装江苏”的幽默梗转化为具象化叙事,形成天然话题势能。另一方面,赛事精准切入节假日消费场景,端午期间盐城免费景区联票、常州恐龙园免票等政策,将球迷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实现体育赛事与城市营销的双向赋能。图片

赛事运营方展现出成熟的流量转化能力:首先,通过徐州奥体中心场地升级、焦点战门票限价策略制造稀缺效应,黄牛票飙升60倍折射市场热度;其次,借力抖音、微博等平台传播“楚汉对决”等话题标签,推动赛事从区域性活动升级为全民热议IP。值得注意的是,10元亲民票价与城市荣誉绑定的策略,既降低观赛门槛,又强化了本地球迷的情感联结。

“苏超”现象为国内体育产业提供了可复用的实战样本——其一,区域性赛事需深度绑定本土文化基因,如“散装江苏”梗的系统化应用;其二,跨部门协同至关重要,文旅配套政策的快速响应显著延长了赛事价值链条;其三,民间赛事可借鉴欧洲草根联赛的社区运营模式,通过城市德比、方言解说等细节增强用户粘性。图片

当前,“苏超”的阶段性成功已验证非职业赛事的商业可能性。若能建立可持续的赛程体系、完善青训联动机制,并探索赛事衍生内容开发(如城市足球纪录片、文旅主题周边),或将成为中国足球改革进程中最具生命力的基层实践样本。

端午节的夜晚,在时代周报记者进行电话采访前,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党支部书记王小湾刚结束一天在常州的赛事工作,又马不停蹄转场到盐城,继续筹备次日比赛。他感慨,到省足协工作五年,此次电话首次被“打爆”,甚至不得不发朋友圈致歉“这儿也没门票了”。图片

所谓“苏超”,即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是江苏省组织的首届城市联赛。由全省各设区市分别组建以城市命名的代表队参赛。该联赛由江苏省体育局与13个地市的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各设区市体育局、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及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江苏省足协主要负责赛事竞赛组织,涵盖前期规程制定、赛事技术官员选派等具体组织工作。这一赛事的组织架构体现了政府与专业机构协同合作的模式,旨在打造高质量的省级足球赛事,推动地方足球发展,满足民众对足球运动的热情与期待,同时也为各城市提供了展示足球实力与城市形象的平台。

“苏超”赛事的爆火,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的主导与重视,为赛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二是从比赛竞技层面来看,虽定位为业余赛事,但竞技水平颇高,观赏性强,这得益于江苏长期以来对足球的重视。江苏拥有 5 支男子足球职业俱乐部,在青训、体教融合等方面表现出色,多年来构建起成熟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与基础。

“苏超”出圈后,观众人数显著增加。据王小湾介绍,最初设置规程时,考虑到赛事首年举办,担心观众不足,对赛区场地的要求仅设定为观众座位不低于 2000 个,具备天然草皮及竞赛区域功能房即可。然而随着赛事热度飙升,观众需求迅速扩大。面对这一变化,赛事组织方积极行动,全力应对。一方面,在赛事筹备上进一步优化场地设施安排,确保能够满足更多观众的观赛需求;另一方面,加强赛事的宣传推广,提升赛事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后续,赛事方还计划通过丰富赛事周边活动、提升赛事服务质量等方式,接住这波“流量”,推动“苏超”赛事持续健康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足球运动的魅力,进一步扩大足球运动的影响力与受众群体。

在联赛的发展过程中,多地市赛区对赛事极为重视,办赛标准颇高。首轮比赛时,便至少有10个城市选用当地体育中心作为比赛场地。而至第三轮,所有比赛均已调整至体育中心举行。以徐州为例,其启用奥体中心办赛,现场观众上座率超2万,这一数据基本打破了中国业余比赛现场的观众纪录。

此次联赛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各地宣传资源与文旅资源得到了充分调动。赛事发挥了搭台作用,经济随之唱戏,有效地带动了消费。例如常州在第三轮主场对阵扬州时,发布公告称当地A级景区对所有扬州籍市民免费开放。据当地统计数据显示,当日常州恐龙园内扬州籍游客达1万人之多。此外,常州还推出了9.9元的萝卜干套餐,进一步助力赛事经济。图片

随着联赛的出圈,转播商和赞助商纷纷抛来橄榄枝。目前,联赛在商业化方面正稳步推进,积极探索更多合作与发展机会,力求实现赛事与商业的良性互动,推动联赛向更高水平、更广泛影响力迈进。

在本次城市联赛的运营工作中,省体育产业集团承担着主要职责。据王小湾介绍,转播事务由江苏广电集团的体育休闲频道负责,每场比赛均会进行现场转播,播出平台以各地主流媒体为主。

随着关注热度的不断攀升,联赛运营所面临的压力也在同步增大。从联赛发展的长远视角来看,逐步走向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在现阶段,需要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对赛事的诸多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准判断。例如,赛事的转播权益如何实现最大化价值,赞助商的回报怎样确保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特许经营商品以及赛事周边产品的开发与运营如何做到科学规划和专业管理等,这些均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些关键问题,才能为联赛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其朝着更加成熟、规范的市场化方向迈进。图片

王小湾指出,江苏联赛之所以受到观众喜爱,不仅在于其赛事水平高、吸引力强,更在于江苏地区经济繁荣、民众富裕、环境优美且社会文明程度高。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江苏各地之间的良性竞争,使得每个城市都拥有独特的亮点和特色,为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与传统认知中足球主要依赖球迷不同,该赛事的一个显著亮点是吸引了大量原本不关注足球的人群。这得益于赛事将足球与地域特色、人文及旅游紧密结合,有效放大了城市文旅的经济效益,并推动了各地独特文化的传播。

办赛方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培育足球市场的同时,坚持亲民票价策略,如设置5元、10元的低价票,鼓励民众参与。这不仅让民众能够亲临现场感受城市的荣誉与文化,还通过网上段子等轻松方式促进了互动与调侃,真正将足球比赛转化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图片

5 月 31 日,徐州主场现场观赛人数达 22198 人。“苏超”赛季开启不足一月,其后续办赛计划及对本地足球梯队建设的作用备受关注。

联赛负责人王小湾期望将该联赛打造为“上有通道,下有入口”的平台。中国职业联赛岗位有限,年轻球员晋升困难,地方联赛可提供展示与上升空间,衔接职业足球发展,助力青训提升。通过高水平赛事锻炼,球员能快速成长,且退役老球员可发挥传帮带作用,未来有望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

大型赛事对裁判队伍要求极高,而“苏超”获得中足联支持,为年轻裁判提供了锻炼契机,使其能在大规模赛事中积累经验,平稳执裁。这一赛事不仅为球员搭建成长平台,也为裁判队伍建设贡献力量,对本地足球发展的多方面都有着积极且深远的意义,有望推动徐州足球事业迈向新高度,为中国足球的基层发展注入新活力,在未来持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与价值。

在当前网络环境中,各类梗的热度虽高,但就赛事举办而言,务必保持冷静与清晰的定位。如今,赛事未来发展的规划与谋划工作已提上日程。期望借助联赛这一平台,有效推动本地足球文化的广泛普及,为足球青训事业的发展注入动力,助力其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