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鸭”主场战胜“水蜜桃”,但无锡的家底你也许并不了解

昨晚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第三轮战火重燃

南京队坐镇五台山体育场

迎来与无锡队的正面交锋


图片
图片


南京队主场顶住“鸭力”

以1:0战胜无锡队

成功盘“桃”!


看完这场紧张刺激的

南京队VS无锡队“甜咸风暴”

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


真实的无锡,或许值得深入了解一下!

江浙沪从来不缺主角:摩登的魔都上海、诗情画意的天堂苏杭、历史厚重的古都南京…… 相比之下,不争不抢、默默发力的无锡,就算位居长三角的“C”位,却不是最亮眼的那个。其实,但凡对无锡有多一些了解的人,就会发现:无锡,一直很优秀,也一直很低调!


无锡,抬眼可望太湖,伸手即触长江,内外兼修、收放自如。轻灵、练达、智慧、懂得变通,这是无锡人的特性,也是水的特性。


水象征着一种操守,如东林义士。无锡人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呼号至今荡气回肠;



水象征着一种才华,如无锡学人。钱穆、钱钟书、顾毓琇、徐悲鸿、吴冠中……名家辈出,无锡被誉为“学术大师、大学校长和院士的摇篮”;



水象征着一种财富,如无锡商贾。19世纪末,精明的无锡商人勇敢地在艰难的时局中蹒跚起步,到20世纪上半叶,一个昔日的三等小县城,被一群脚踏实地的无锡商人建成了继上海之后东南沿海的第二大民族工商业中心城市,乱世中的奇迹更彰显出“实业救国”梦想的壮丽。


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水象征着一种传承,如惠山祠堂。惠山古镇,从唐代一直延续到民国共汇集了百余座古祠堂。建筑与环境巧妙融为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祠堂是一个家族用延续自我血脉的方式对一个时代的文明进行的诠释,将规则升华为理想,在血脉香火的延续中生生不息地流淌。


水象征着一种逸致,如锡惠山水。惠山秀丽旖旎,“天下第二泉”静谧无言,难怪白居易、杨万里、苏轼、秦观、范仲淹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阿炳的一曲“二泉映月”更成为民族文化永恒的瑰宝。惠山脚下明代园林寄畅园拙政园比肩,是江南人文美学的极致表现。



2025614日(周六)— 15日(周日),初夏时节,我们将举办 “在无锡,发现江南文脉” 文化研学活动,聚焦四大主题:


1. 千年文脉:无锡名人故居寻访

2. 百年开拓:无锡民族工商业“产业报国”的抱负

3. 山水园林:古典园林与江南人文美学体验

4. 忠厚传家:祠堂与中国家族文化传承


寻访古建筑、名人故居、博物馆、工业遗产、名人故居、山水园林,在无锡发现多元的江南文脉。欢迎参加!



添加以上任意客服微信,均可垂询




在无锡,发现江南文脉

文化研学预告





研学时间、地点、人数

集合时间:2025年6月13日(周五,午后即可办理入住)

集合地点江苏省无锡市指定宾馆

结束时间:2025年6月15日(周日,17:00左右)

结束地点: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

返程购票建议:建议购买6月15日18:00以后的返程火车票(无锡站)或19:00以后的返程机票(硕放机场)。

人数:10人成团,18人满员



行程线路

(具体行程根据活动现场情况或有微调)



随行专家

陆远

历史学硕士、法学博士、南京大学教师、群学书院联合创始人。兼任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理事、江苏省社会学会理事、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南京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代快报·读品周刊》专栏主笔。主要从事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文化史研究和全民阅读推广工作。著有《传承与断裂:剧变时代的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学家》《民国南京学术人物传》等。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南京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南京市全民阅读先进个人等。



研学资料

1. 原创专题研学手册一本

2. 群学书院定制帆布包一只

3. 群学书院定制折扇一把



费用说明

1. 费用

群学书院会员:1980 元/人

普通读者:2180 元/人


2. 费用包

【交通】6月14日全程空调大巴(6月15日全天在惠山古镇内游览)

【住宿】舒适型酒店两晚住宿(默认双人标准间,如需单房,请补单房差 400 元/人

【门票】全程所列景区门票

【餐饮】全程3顿正餐2顿早餐,全程矿泉水充足供应

【保险】国内旅游人身意外伤害险

【服务】随行专家全程讲解

【设备】研学资料包、无线讲解器

【其他】途中无任何购物环节,没有任何其他收费。


3. 费用不含:
  • 往返集合地点的大交通费,集合后自由活动的费用
  • 个人原因产生的其他费用。
  • 单房差费用。

4. 退费说明

因组织活动需预先支出费用,退费时收取费用总额千分之六的银行手续费;集合前7天取消,退还团费100%;集合前4-6天取消,退还团费50%;集合前1-3天取消,退还团费20%;集合当天取消,退还团费10%。



咨询、报名方式

添加以上任意客服微信,均可垂询



关于无锡

宋羽


吴地因水而盛,吴人因水而兴,水带来了江南生生不息的繁华。对分布于江南一带的众多城市来说,要么临江而居,要么逐湖而栖,唯有无锡,抬眼可望太湖,伸手即触长江。或许正因为此,无锡才拥有了内外兼修、收放自如的气度,也获得了让吴地其他城市歆羡不已的独特的地缘优势。而让无锡独占两方水域之神韵的,恰是那一条从城中缓缓流过的古运河。


图片


弃武崇文的无锡在1800年前就已成为百姓心中的乐土。从东晋开始,江南的经济地位日渐提升,在南北朝对峙的300余年中,北方战火连年、兵戎不断,南方却在诗酒与佛法中品读魏晋遗风的潇洒。这份从容自得吸引着北方士大夫们的脚步,中原礼仪与江南性情逐渐融合,江南开始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文化概念。


图片


北宋年间,无锡知县张诜始建无锡县学,这是无锡有史记载的第一所官办学府。历时847年之久的无锡县学走出了北宋抗金名相李纲、南宋初年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袤。尤袤在惠山之麓创建锡麓书堂,他最得意的弟子就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个考中状元的蒋重珍。


图片


明清两代,无锡的文化教育更为繁荣,先后共建书院、学社、私塾、蒙馆800多所,对一个规模不大县城来说,这样的办学规模实属罕见,而近代出现的各类新式学堂、专科学校乃至高等院校更让无锡屹立于中华教育事业的巅峰。抗日战争结束后,无锡的民族实业家们硬是在一片废墟的家园上陆续建造学堂近900所,其中荣德生创办的私立江南大学至今仍是国内高校中轻工业技术的领军者。


图片
图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儒朱熹的千古名句,道出了一座古城千年文脉经久不衰的真谛。


也许是先祖身上特有的开拓精神,无锡的读书人在崇尚文化的同时却不迷信文化,他们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喊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呼号。东林书院的琅琅书声至今荡气回肠,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留下的遗迹仍被后人瞻仰。从这群特立独行的士大夫身上,人们读到了一个与读书人相似却又不同的符号的雏形——知识分子。他们不是引经据典的工具,不是学优则仕的产物,而是勇于担当的学者、贤者和智者。


图片


其后数百年间,华蘅芳、薛福成、钱穆、钱钟书、徐悲鸿、吴冠中、王选等一批大师级学者相继出现,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缔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无锡还被誉为“中国大学校长和院士的摇篮”,曾走出22位两院院士以及中央大学校长顾毓琇、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和许智宏、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等30多位大学校长。这些温文尔雅、才华横溢、学贯东西的文人站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无锡人的形象。在今天无锡老城区学前街附近的小巷内,人们依稀还能听得见钱大才子那句幽默风趣又有些疏狂不羁的豪言:“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当得了我钱某人的导师!”一代巨匠的书生意气为无锡的文化性情圈点下了最生动的注释。


图片


轻灵、练达、智慧、懂得变通,这是无锡人的特性,也是水的特性。


水是一种德行,如先哲泰伯;水是一种力量,如勇士专诸;水是一种操守,如东林义士;水是一种才华,如吴门学者。其实,在中国传统的风水学中,水还是财富的象征。在无锡人看来,财富往往更能彰显出人的品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的警句成了无锡商人世代恪守的准则,他们善于审时度势,懂得顺应客观规律,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航运条件,为一代锡商独步天下打下了厚积而薄发的根基。


图片


20世纪以前,无锡一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或隶属于常州府,或隶属于苏州府。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0世纪后半叶时,无锡突然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翘楚。随着外来资本入侵的加剧,传统的晋商、徽商都因经商理念过于保守、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而黯然退出商业贸易的舞台,精明的无锡商人却勇敢地在艰难的时局中蹒跚起步。到1929年,无锡的工业总产值达7726万元,产业工人超过7万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到20世纪30年代,无锡面粉产量占全国12%,蚕丝产量占全国40%,乱世中的奇迹更彰显出“实业救国”梦想的壮丽。


图片


一个昔日的三等小县城,就这样被一群脚踏实地的商人建成了继上海之后东南沿海的第二大民族工商业中心城市。在当时的中国六大工商业城市中,无锡是唯一的完全凭靠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奋崛起的城市:只有锡商的资本,没有外国资本的参与,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资本。这是一份无与伦比的辉煌与骄傲,足以让任何一座城市钦佩。


图片


今天的荣巷是无锡城西一处宁静的街区,青砖黛瓦马头墙,一切还保留着大半个世纪前江南小巷的风貌,但一座刻有“荣氏故里”字迹的牌坊在隐约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传奇。不论是名冠上海滩的“纺织大王”荣德生,还是后来当选为共和国副主席的荣毅仁,他们都以赤诚的锡商情怀造福乡梓、心系民生,他们把富可敌国的物质财富捐献给了国家,同时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朴实的无锡人,用自己的言行默默诠释了经商之道的含义。


图片


一壶用紫砂煮开的清茗,一曲用吴侬软语演绎的锡剧,一幅意境空蒙悠远的山水长卷,一块绣有精美纹样的手帕,一部讲述学以致用道理的典籍,一座装点有亭台水榭的园林,这些构成了无锡百姓的人格和意趣。


现在,我们先前的疑问似乎正渐渐清晰起来——那个与人们意象中熟悉的却又不完全一致的江南究竟藏在哪里?它就藏在无锡,藏在这个既文雅又勇武,既婉约又大气,既细腻又豪迈,既欢愉又伤感的城市里。


一座城,一处景,一段流年,共同演绎出一个别样风情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