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舟赛热火朝天,推动“龙舟经济”乘风破浪

鼓声擂动,桨叶翻飞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这个端午节
成都各处水域被龙舟“点燃”


5月31日,在天府新区兴隆湖,2025年“运动成都·十二月市”“舟市”主题活动-2025兴隆湖水上运动嘉年华天府公园城市龙舟锦标赛决赛震撼上演。

↑ 视频来源:成都新津


2025“我们的节日·端午”、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暨新津天府端午龙舟会在成都新津南河城区段举行。

↑ 视频来源:成都日报


黄龙溪古镇举办的2025第三届端午龙舟大赛暨龙船大会,还原中断30年的龙船大会盛况。

↑ 视频来源:成都发布


5月27日-30日,简阳沱江鱼嘴段举行的2025年首届水上运动会暨第四届龙舟赛,吸引16多万人次线上、线下观赛,观众点赞超150万。



这个端午假期均有龙舟赛事,龙舟竞渡也在成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国内十大热门民俗旅游目的地包括成都市、杭州市、佛山市、苏州市、铜仁市、南宁市、怀化市、东莞市、汨罗市、宿迁市,其民俗均为龙舟赛事及相关活动。


图片

↑ 新津天府端午龙舟会。


龙舟赛的鼓点敲响之际,成都的“龙舟经济”正借势而起,持续走热。


端午节 

水上赛事点燃岸上消费热潮


端午假期,龙舟赛事成为成都各区市县文旅活动的“重头戏”。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端午假期期间,全省各地同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将达到600余场次,通过节会搭台、文旅唱戏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为文旅经济发展挖掘新的增量空间。


“嘿呦嘿呦划起走!”


5月31日上午,成都新津南河,鼓声震天,浪花飞溅,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焕然一新的南河绿道上,游客摩肩接踵,连居民楼的阳台上都挤满了呐喊助威的观众。新津作为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6个分会场之一、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主题展演活动主会场,赛事之外,创新推出“1+1+N”模式(1场民俗仪式+1场龙舟竞渡+N场配套活动),南河两岸汇聚21个市(州)2210件文创产品集市、汉服民俗巡游、摄影展等系列活动同步开展,作为成都世运会前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带动周边酒店餐饮全线飘红。


图片

↑文创集市。


龙舟赛的赛道有多长,消费的链条就有多长。


在新津南河两岸,文创集市挤满了选购特色产品的游客。巴蜀21个市(州)和宝岛台湾的特产琳琅满目。


“转盘转到什么动物,我就做什么糖画。”非遗糖画摊主刚完成一个龙形糖画,还没来得及擦汗,又迎来一群小朋友。“10元转一次,一早上卖了快1000块。”摊主笑着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传统手艺。”


图片

↑文创集市。


不远处,四川天赐蓝莓的摊主颜梦正忙着补货。“早上7点就运来600斤新鲜蓝莓,不到中午就卖了一半。”她擦了擦手边的收款码,“去年我们也来摆摊,今年销量更好,还遇到不少回头客。”为了接住这拨“龙舟流量”,她决定第二天再备更多蓝莓。


“津味套餐已售罄,第二批正在路上。”临近中午,李成科的餐车前排起长队。他推出的“8荤1素”盒饭套餐包含黄辣丁、美好小酥肉等地道新津美食,“很多游客看完比赛直接来买,说要‘吃遍新津味道’”。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摊主Sami手忙脚乱地调制着咖啡,他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天府端午龙舟会就迎来如此火爆的生意。“太疯狂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从早上开摊到现在没停过,我们的埃塞俄比亚咖啡特别受欢迎。”


图片

↑ 文创集市。


巨大的流量,也带火了餐饮。


“23号桌再加一份黄辣丁。”14点,新津胖大姐黄辣丁鱼庄的服务员小跑着传菜。董事长张利平看着座无虚席的大厅,又瞄了眼后厨所剩无几的鱼鲜,赶紧打电话追加货源,“再送100斤,要快!”她告诉记者,当天鱼鲜消耗量突破600斤,是平日的三倍,中午就卖完了。这里停车场,停满了川A、川C甚至渝A牌照的车辆,“七八成客人都是看完龙舟赛过来的外地游客。”


图片

↑ 胖大姐黄辣丁鱼庄。


这种火爆同样出现在老杨砂锅鱼庄。“平时一天卖五六百斤鱼,今天1500斤都不够。”店长说:“高峰期要到2000斤,厨师们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据新津水产行业协会介绍,新津天府龙舟会期间,协会会员企业的鱼鲜供应量翻了至少2倍,高于去年同期。


“龙舟经济”还延伸至街头巷尾——小吃摊、冷饮店、茶馆的客人络绎不绝。升级亮相的复兴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南河的龙舟号子随风而至;太平老街上,长吉大茶铺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一天接待3、4百人,客人都坐满了。”


图片

↑ 新津廊桥上的游客。


人流即消费流。水上赛事为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注入强劲动力,形成显著的“岸上经济”效应。据新津区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发放超百万消费券,联动商家让利200万元,“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被激活。端午首日,新津全域接待游客1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0.75亿元。


端午节 

龙舟:从民俗仪式到文旅名片


成都“龙舟经济”初显锋芒,放眼广东、浙江、福建、江苏、湖北等地,龙舟盛况也持续刷屏。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拥有将近1000年历史的岭南水乡,近年来因“龙船漂移”在各大社交平台爆火,而今年热度同样不减,龙船漂移大赛还未正式开赛,仅仅是训练的视频,就已经在全网收获了超过20亿的流量。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不单是体育竞技,更是集文化、旅游、美食于一体的交融盛宴。赛事期间,周边商圈联动推出主题活动,同时,推出“水上美食节”,让游客一站式品味岭南风味。


广东东莞有着全国最长的“龙舟月”活动。今年,共推出近50场主题活动,将龙舟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生活。

↑ 视频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图片

↑ 5月31日,2025 中国(佛山) 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东胜赛区(S弯)赛事激情开锣。图据 醒目视频


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龙舟历史悠久,拥有规模宏大、赛戏同舟、全民参与等特点,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镇远龙舟赛事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据此前媒体报道,2024年端午节期间,镇远全县接待游客22.07万人,同比增长17.01%,旅游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13.87%。


图片

↑ 5月31日,202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贵州青酒杯”第四十一届赛龙舟文化节在镇远古城隆重开幕。图据 镇远发布


挖掘当地独树一帜的龙舟文化,将其打造为发展文旅的亮丽名片,是不少地方释放龙舟经济价值的关键路径。与龙舟渊源深厚的成都,近年来,正沿着这条“文化赋能、特色塑形”的道路着力将龙舟打造为本土文旅的金名片


2009年,新津龙舟竞渡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在新津举办的天府端午龙舟会推出了“六大场景过端午”的特色文化活动,今年(2025年)持续加码升级,让传统焕发新生机。


图片

↑ 新津廊桥上的游客。


2023年,曾有过“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的竞渡盛况的黄龙溪古镇,得益于锦江水生态环境的改善,龙舟赛活动也再度重启。而今,市民们不仅能观赏到赛事专属的装置艺术作品,参加龙舟市集,还可以在龙舟文化体验馆体验龙舟文化……


不难看出,兴隆湖、南河、沱江……龙舟赛活动蓬勃开展,并呈现“百花齐放”之势。这些赛事不仅保留了“抢鸭子”等传统趣味活动,更积极融入多样蜀地民俗活动,使龙舟成为展示和传播本土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


端午节 

竞技型赛事打开“以赛兴城”新空间


龙舟不仅是民俗,更是一项蓬勃发展的竞技运动。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龙舟成为正式比赛项目。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龙舟作为展示项目亮相奥运赛场。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龙舟项目在温州龙舟运动中心举办。今年8月将在成都举行的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上,龙舟将首次“划”进世运会,龙舟的国际影响力与竞技水平持续提升。


以赛促旅,以赛兴城,许多城市以举办龙舟赛为契机,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文旅消费,更让城市知名度“乘风破浪”。


从2013年承办中华龙舟大赛开始,福州靠着龙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承办了首届国际龙舟联合会世界杯、2024福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等多场大赛,结合“龙舟寻福”研学,举办龙舟市集等举措让龙舟竞渡成为福州的一张城市名片,为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


图片

↑ 2024年6月9日,2024福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激情开赛!图据 福建体育


再看成都,2011年,金堂向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中国龙舟协会申办“中国龙舟公开赛”,之后连续举办多届。金堂不仅被授予“中国龙舟之乡”还获得“全国龙舟项目推广贡献奖”。


图片

↑ 2025年“运动成都·十二月市”“舟市”主题活动-2025兴隆湖水上运动嘉年华天府公园城市龙舟锦标赛决赛在兴隆湖震撼上演。


作为本届世运会龙舟赛比赛场地,天府新区从首届2023年“兴隆湖杯”龙舟文化节到此次2025天府公园城市龙舟锦标赛,彰显天府新区公园城市“人、城、湖”和谐相融的魅力


端午节 

延伸产业链让“龙舟经济”根基更牢


随着推广和普及,龙舟运动延展出一条长长的产业链,让“龙舟经济”之火持续燃烧。


以龙舟名城湖南汨罗为例,目前,当地注册龙舟制造企业有17家。其产品以木质龙舟、玻璃钢龙舟、龙舟手工艺品为主,年产各类龙舟达5000余条。2024年,当地龙舟产业总产值近2亿元。当地还成立了龙舟协会,统筹“造、展、销”全链条,并拥有龙舟俱乐部、训练基地和近90支队伍,形成产业生态

↑ 5月24日,2025年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在湖南汨罗开赛。视频来源:人民日报


而在广东,依托龙舟,唱响了一出精彩的“龙舟经济”大戏。龙舟制造、赛事组织等产业链完备,“龙舟经济”带动民俗游、赛事游、乡村游等多元业态撬动餐饮、住宿、文创等周边消费。不仅如此,广东龙舟还“划”向世界,近期登上了多国的户外大屏,不少外国朋友表示,希望有机会到中国广东观看龙舟赛。可以说,广东龙舟正成为中国文旅的一张新名片。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体育经济与价值管理分会副秘书长付群曾在采访中指出,强调休闲性、观赏性的运动本身具有吸引人流的特点,关键要在“门票经济”之外打造好“流量经济”的入口,用体旅融合、体商融合等新场景吸引消费者


图片

↑ 马骥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从龙舟制造,到赛事举办,再到“龙舟+旅游”“+文创”“+集市”等“花式整活”,长长的龙舟潜力无限。对于成都而言,正以“逆流而上、奋楫争先”的龙舟精神,迎接世运会的到来。以龙舟为支点,撬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成都的“龙舟经济”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水域。


图片

记者:郑晓凤
综合红星新闻、央视新闻、新华网
摄影:王勤、达霄羽
编辑:张胤、刘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