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w保录港八大?一批内地中产娃被坑惨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3606字,阅读需11分钟

1.香港大学经管院大批硕士生被揪出靠假学历入读,引发香港社会对学历造假的关注。

2.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表示,中介是假学历罪魁祸首,港八大会互相通报黑中介名单,手撕利益熏心的黑中介。

3.由于港校严打假学历,曾经红极一时的「港八大保录取产业链」日渐式微。

4.然而,部分家长和学生明知黑中介做法有问题,但在名校offer面前,他们铤而走险,只为换取一张名校入场券。

5.面对名校的诱惑、中介的洗脑以及饥饿营销,保持教育的初心,以培养孩子真才实学为目标,才是不成为受害者的唯一路径。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去年香港大学经管院大批硕士生被揪出靠假学历入读轰动一时。


5月初,又有深圳地区环球小姐冠军学历和成绩单造假曝光,此人而后被拘捕,获刑240天。


香港大学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这不仅损害了学校声誉,还践踏了学术诚信。


近期,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怒斥道,中介是假学历罪魁祸首。他大胆表态,港八大会互相通报黑中介名单,手撕利益熏心的黑中介。


未来想通过蒙混过关,走捷径上港八大的时代恐怕要终结了。


图片
港八大联手整治学历造假


香港八大联合手撕黑中介,是苦学历造假久矣。


香港大学首当其冲,作为全球著名的高校,其影响力自然极强。仅香港大学一所学校,2024一年内就确定查出至少30余名学历造假的人,全部是内地学生。


为了彻底清理门户,港大要求所有2023年9月入学的在读研究生重新递交本科成绩单和学历学位证来自正清白,最终涉案人数可能高达80-100名。


港大经管院蔡教授透露称,查出来的中介每单保录取合同金额至少在50万港币,仅仅商学院涉及的金额总数就高达四五千万港币。


去年,一名内地女生向港大谎称有美国康奈尔大学本科学位,后承认做出虚假陈述罪,被判监禁17个星期,成为首起内地生因假学历被判刑的个案。

没想到才过一年,环球小姐李某某又落网了。


图片


港大的假学历风波也引起了香港其他高校的关注。港大之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浸会大学等均是造假目标的重灾区。


香港中文大学从去年5月起就翻查近五年来所有非本地生的申请,发现一名学生疑似学历造假。该校在2024学年招生时,直接堵截了10份造假申请并报警。


今年3月,内地一名硕士生因“以欺骗手段取得服务罪”被判监禁三个月,因为他谎称有纽约大学学位,并让他人替代进行线上面试,成功入读港中文。结果进校后表现不佳,反而露了马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香港理工大学倒查学历时同样发现类似案例。有硕士生捣鬼递交假材料,甚至用校友邮箱冒充学校教务处邮箱,发送成绩单验证,被校方逮了个正着。


香港教育大学去年也不留情面地揭发了用“假学历”申请入学的个案,并拘捕了一名内地男子。


香港岭南大学的校方在审核学生成绩单时,发现照片和学生本人有出入,揪出三名学生请抢手代考雅思和托福,最终被停学一年。


图片


总之,对于学历造假这事,造假者认为「只要钱到位」,港前三稳稳当当。若想要进热门学科,那就继续砸钱,好像没有黑中介办不到的事。


这些胆大包天的造假行为,直接惊动了香港特首李家超。


他坚定表示,任何提供假消息都是违反法律,中介为赚钱不择手段,一经发现必定会严厉打击,还将与内地联合打击违法行为。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更是毫不客气地说,一旦收到假学历举报,警方便会认真调查,包括中介公司,甚至会翻查中介曾协助过的申请,即便正在就读或是已经毕业取得学位的人,也会取消其资格。

一经定罪,今后到港旅游,都成难题。


图片


因为此前造假太过猖狂,去年起港校招录就格外严谨,收生坚持宁缺勿滥,为保声誉。


港大一律要求学生从考试局递交学历文件,拒收证书副本,甚至打算用AI人脸识别来核查学历;港中文所有研究生申请者的电子成绩表等文件须由院校、考试组织或认可的第三方机构直接发送。


在前几天的媒体专访中,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被问及大学如何加强防范假学历事件再现,他表示,假学历是港校要面对的难题,也不是近些年才出现,几十年前甚至百年前就有文凭造假行为


港大管理层正在审核一套更加好的机制来直面挑战。日后即便学生成功入学或是毕业拿到学位,一旦发现造假,也可能面临开除学籍或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


张校长指出中介机构是罪魁祸首,香港八大会建立互相通报机制,一旦学校资料疑似造假,或是查到有黑中介身影,港八大会会直接拉黑名单,一起抵制,让黑中介无处遁形。


图片
逍遥法外的黑中介,继续祸害留学生


港八大建立黑中介名单互通机制确实大快人心,但对于唯利是图、没有底线的黑中介而言,港校做法只可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丢了港校市场,其他地区的大学申请依然是块大蛋糕。


图片


截止去年12月,香港警务处已向内地相关部门转介绍了14个疑似黑中介或是中介人的资料。据称,珠三角地区的几个小机构老板已被逮捕。


因为港校严打假学历,曾经红极一时的「港八大保录取产业链」日渐式微。


有内地留学机构市场人员坦言,香港查得严,被逮到相当麻烦,他所在的公司几乎不接香港保录取业务了。


如果有学生希望保录取,他所在的中介机构会让学生果断放弃香港,转而选择美国、英国、澳洲等国家,它们的审查机制不严,操作起来方便。


然而当这些黑中介把港校申请那一套投入到欧美等市场后,也使得大批购买服务的留学生们深陷退学风波中。

图片
图源pexels


今年年初,英国掀起“打假风暴”,帝国理工学院斥巨资委托第三方机构抽查学生成绩单、推荐信、学历证明、文书等材料,结果发现,有人成绩单来自早已倒闭的学校,或者明明提交的学历来自海外,但本人根本没有出境记录;伦敦大学学院劝退150人,几乎全是造假;爱丁堡翻旧账复查,很多学生躺枪。


黑中介口中的保录取就是赤裸裸的诈骗,其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向大学捐款,一般人做不到;


其二,是在海外学校挂靠学历出成绩单和毕业证,成本不低;


第三种最多,造假章制作海外学校的假文件,便宜又没有法律代价。







最近《南方人物周刊》就报道了多位受害者。


一位内地学生因国内考研失败转而出国读书,跟中介签约申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管类硕士。临近开学,该学生机票都买好了,校方撤回了他的录取,因为机构篡改了他的成绩单。


还有一位内地学生想留学混个名校学历,回来考公拿铁饭碗。他给一家声称有“内推通道”的中介支付了34万元申请费后,成功拿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offer。


今年2月,她收到了校方发来的“欺诈学位资格听证会”,要求她提供美国纽约大学的学位证和成绩单,从没在国外就读的她一头雾水,赶紧联系中介,却无人回应。


听证会结束后,她就被通知退学了,兜兜转转,啥结果也没拿到,倒贴两年多的工资,而像她这样的学生还不少。


图片


记者深入该机构后,工作人员介绍了三档保录取项目:

15万美金稳进牛剑、哈佛等顶级名校;9万美金直录宾大、哥大等B类名校;7万美金轻松申入曼彻斯特、爱丁堡大学等C档大学。


机构用全额退款来承诺,一旦赌输了,他们背后也早有对策——合同陷阱深,证据不足,学生只能吃哑巴亏。


有些黑中介招摇撞骗成惯犯,改头换面继续骗。港大校长张翔认为,这是最麻烦的地方。

港八大互通黑中介名单,表面看能防范同一中介再造假,但中介不在香港,它换个名字,继续收割。


除了媒体公开报道,不少网友也讲述自己遭遇,曝光黑中介。原来大家才发现,除了热门目的地,小众留学地区也一样乌烟瘴气。


比如一位网友交了12万中介费申请乌克兰大学,最后对方只发了个邀请函,靠着信息差,骗她进了非全日制学校。

报名前,中介承诺保录取、论文、毕业答辩全包,结果录取没过多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可怕的是,许多学生发现了中介造假,还不敢曝光,因为会被中介威胁恐吓报复。甚至有黑中介用小号举报学生学术不端,最终让学生自己承担恶果。


《南方人物周刊》报道的一位内地高中毕业生,本想申请香港和新加坡,但中介悄悄改为了英国学校,并为其伪造学历。学生发现猫腻后质疑中介,没想到遭到对方直接威胁:不照做,这辈子都别想去英国了。


图片


图片
买卖同罪?学生是受害者,还是助推者?


只要市场有需求,黑中介就会在灰色地带潜伏着。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将造假潮归因于黑中介的泛滥成灾,他认为部分学生本身是受害者,他们不知道自己付费的中介在暗箱操作,收着高价却行着伪造学历、改成绩单等勾当。


但真是如此吗?


如今申请名校一年难过一年,一些父母出于信任,将孩子申请全权交给中介负责。有些松弛惯了的家长付完费后,全程可能都没出现过。


图片


过程不透明,让黑中介有了可趁之机:给学生PS成绩单,炮制海外学位,随便找人写推荐信,就连文书都可能是AI帮学生代笔,只要名校offer到手,管它什么手段!


但张校的说法也不全对。


还有部分学生或是家长明知黑中介做法有问题,但在名校offer面前,他们铤而走险,只为换取一张名校入场券。


这种共谋现象使得黑中介市场愈发猖獗,甚至能催生出更高端、更隐蔽的造假服务。


比如一些中介只提供高客单价服务,申请费甚至上百万,他们明确表示有暗门,通过特殊通道直达名校。早前发生的全美最大招生舞弊案就是鲜活案例。


图片


面对质疑,中介的说辞更是夸张,在他们看来,适当美化和合理包装已成行业共识,所有申请者都这么做,不美化才吃亏。许多父母便默许了黑中介的做法。


部分中介会宣传保录取的成绩,更是加大了家长或是学生的幸存者偏差,只要不被发现就没事,在中介一通洗脑下完全低估了造假的高风险。


图片


图片
学历焦虑,养肥了中介,耽误了娃


造假之风愈演愈烈,本质上是学历焦虑的衍生品。


从招聘中的学历门槛,再到落户、职场评定、婚恋市场的硬性指标,社会上的所有指南针都在强化着“名校学历=高价值”的扭曲认知。


父母把孩子考上名校当作阶层攀升的最佳通道,将名校视为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

可名校数量有限,当正规渠道难以突破极限,部分学生便将造假当作高风险但高回报的捷径,中介只是做了顺水推舟的事。


学历焦虑如同当代的教育魔咒,而造假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只会养肥黑色产业链,最终代价却是孩子自己。

被港八大发现的造假者,情节较轻的学生直接取消学籍或是学位,数罪并罚的人直接蹲大牢;英美澳等高校直接退学处理。


澳门高校爆出DSE成绩造假后,澳门大学今年严厉整治,暂停接受中国大陆非高考生的入学申请资格,一杆子打死所有人的做法令所有人都没料想到。







如今港八大互通有无,建立机制消灭黑中介让真诚努力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虽说短期内可能无法100%奏效,但只要齐心,总会压制住其燎原之势。


面对名校的诱惑、中介的洗脑以及饥饿营销,是否能够保持教育的初心,以培养孩子真才实学为目标,才是不成为受害者的唯一路径。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