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沙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以色列近日又将战火蔓延至外交领域,而法国被视为头号“敌人”。原因是巴黎有意于6月1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并可能在会上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联合主办巴勒斯坦问题会议
本次会议由法国与沙特阿拉伯联合主办,16个国家将应邀出席,包括日本、英国、挪威、墨西哥、土耳其、印尼等。法国一位外交官透露,此次会议旨在“推动落实两国方案,并采取不可逆的实际措施,促使巴勒斯坦国的建立成为现实。”
法国总统马克龙已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不仅是道义责任,更是政治要求”。尽管尚未正式宣布承认,但马克龙将此决定与多项前提条件挂钩:如释放以色列人质、解除哈马斯武装、排除其参与未来政府,以及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与安全。
法国立场激怒以色列
以色列政府对法国的表态强烈反弹。外交部指责马克龙“持续讨伐犹太国家”,并称其对现实视而不见。以方批评法国试图“奖励恐怖组织”,甚至讽刺道:“他们的国庆节可能会定在10月7日。”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更在一处被视为非法的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宣布将其升级为“自治市”,声称这是对“破坏以色列主权企图的果断回应”。他明确表示:“法国可以在纸面上承认巴勒斯坦国,而我们将在土地上建设以色列国家。”
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也宣布支持在约旦河西岸新建22个定居点,并表示“下一步是主权”。按照国际法,占领区内安置本国平民是非法行为。
法国能否促成转变?
尽管法国的举动或具象征意义,但它希望借此带动国际社会,重新激活两国方案,以遏止内塔尼亚胡政府可能推进的“加沙吞并”计划。法国政府警告称,如果以色列试图通过驱逐加沙居民来实现对该地的吞并,将严重破坏地区稳定。
但马克龙提出的“前提条件”能否实现仍存疑。哈马斯的解除武装不仅面临其盟友卡塔尔等国的阻力,也可能引发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的国内抗议。与此同时,马克龙是否亲自出席6月18日的会议,也将取决于会议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
法国内部反响强烈
法国国内同样对此分歧严重。极右翼“国民联盟”党魁玛丽娜·勒庞愤怒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就是承认哈马斯国。”她指责马克龙对一个“对10月7日屠杀负责的恐怖组织”示好,呼吁法国继续坚定站在以色列一方。
在多方压力与道义考量之间,法国能否成功推动两国方案取得突破,仍需时间验证。而这场以外交为战场的新角力,或将深刻影响中东未来格局。
图:内塔尼亚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