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波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落下帷幕,两位候选人得票率几乎旗鼓相当。根据当晚22时的初步统计结果,亲欧派候选人、华沙市长拉法尔·恰斯科夫斯基(Rafal Trzaskowski)以50.3%的得票率暂时领先,其对手、右翼民族主义者卡罗尔·纳夫罗茨基(Karol Nawrocki)则获得49.7%。最终官方结果预计将在周一公布。
现年53岁的恰斯科夫斯基代表由前总理图斯克领导的中间派“公民纲领党”,他在初步民调出炉后自行宣布胜选,并表示:“我将成为团结所有波兰人的总统。”
42岁的纳夫罗茨基是民族主义历史学者兼业余拳击手,深受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理念影响。他在晚间表示,现在宣布败选“还为时过早”,并强调:“我们必将胜利,拯救波兰,不容邪恶势力主宰国家。”
此次大选不仅是两位候选人之间的较量,更是波兰未来政治方向的分水岭。恰斯科夫斯基的胜利可能意味着图斯克政府将在立法层面获得更大空间,推翻法律与公正党(PiS)过去推动的司法改革,而这些改革被欧盟和国内反对派视为削弱民主制衡的做法。
自2023年10月议会选举失利后,PiS失去多数席位,但现任总统安杰伊·杜达利用否决权阻挠图斯克政府的改革。若恰斯科夫斯基最终胜出,图斯克政府有望解除这一掣肘,推动更亲欧、更自由的政策方向。
尽管总统在波兰属象征性角色,但其否决权在权力制衡中具有关键作用。本轮大选因此被视为决定波兰是否继续走亲欧路线,还是回归保守民族主义的重要节点。
目前,官方计票仍在进行中,一项结合部分数据和出口民调的综合结果预计将在隔夜公布,最终结果最迟将在周一下午前发布。
图:左为波兰公民纲领成员、华沙市长拉法尔·特拉斯科夫斯基 (Rafal Trzaskowski);右翼:保守派法律与公正党(PiS)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卡罗尔·纳沃罗茨基(Karol Nawrocki),摄于2025年5月18日(星期日)的选举之夜。© Lukasz Glowala, Kacper Pempel / REUTERS / RF Mon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