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

图片
慢一点很美

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八年级3班 谢坤江

暖黄的灯光映在茶杯里,漾成一汪宁静的浅黄,好似一杯温腾腾的玉,散发着优美的光泽。茶有其言,它告诉我,慢一点也很美。

父亲爱茶,也经常给我沏茶。儿时的我经常坐在茶几边伸长了脖子,贪婪地吮吸着茶的清香,心里迫不及待,口中也催促着父亲快一点,让我早点尝到茶。可父亲从来不急,总是不紧不慢地往茶杯里斟着热水,缓缓地说:“慢一点才能沏出一碗漂漂亮亮的茶啊!”望着父亲映着茶汤的眸子,我的心里却依然想让父亲快点沏好茶。

初中以后,科目数量陡然增多,学习节奏也越来越快,同学们像是在旋转轮里的仓鼠一样,不顾一切地往前追赶,却总是跟不上学习的脚步。我也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这场快节奏的风暴之中,往往不追求效,只在意率。

那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赶完了作业,父亲望着我快要飞起来的字迹,没有说话,只是笑着招呼我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父亲取了两撮茶叶,烧了开水,拿了两只茶壶,备好两个茶杯。“等会儿,你尝一尝这两杯茶有什么不同,”父亲说着,抓起一撮茶叶,塞进茶壶,拎起滚烫的沸水,哗啦一下快速地浇了下去,又取了一根木筷在茶里快速地搅拌,然后倒入一个茶杯,这一套动作完全失去了往日沏茶的悠然,看似行云流水,实则漏洞百出。

沏完第一杯茶,父亲突然慢了下来,他沉寂而宽厚的双肩驮着晚霞,那份悠然自得,又一次落在了他的身上。他取过来另一只茶壶,轻轻捏起另一撮茶叶,再让它们散落在壶底,等到水儿似沸若沸,冒着绵绵密密的泡泡时,举起水壶,让这热乎乎的水细细地流进茶壶,再等到水渐渐被茶叶晕染成漂亮的浅黄,父亲方将茶水缓缓倒入了另一个茶杯。

这时,他让我来品尝。先前那杯不仅香气寡淡,而且喝下去才发现茶水竟然比茶杯还烫,根本尝不出味道,而后面的那一杯不仅色香味美,还温润如玉。两杯茶天差地别。

“快水伤茶,快心乱性。”父亲端起两杯茶,“倒茶慢,茶才清,学习慢,心才静。”我忽然想起他总在我做功课时,轻声提醒:“别急,慢慢想。”想起他教我练字时说:“一笔一画,方见真章。”原来那些被我当作“磨蹭”的慢时光,都是父亲在教我沉淀的智慧。

那天夜里,我静下心重新坐回书桌,台灯下,笔尖沙沙作响,字迹渐渐工整。窗外的月光像父亲的茶汤,缓缓流淌,照亮了我书页上的每一个思考。我渐渐明白,慢,不是拖延,而是沉淀;不是懈怠,而是专注。

慢,是父亲沏茶时的从容,是书桌上反复推演的耐心,更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温柔邀约。当我们放慢脚步,便能看到茶杯里旋转的星辰,听见时光深处的回响——原来最美的风景,都在慢下来的时光里悄然绽放。

教师点评:

贾永元:这篇作文立意深刻且独特,通过父亲沏茶这一生活小事,引出“慢一点很美”的主题,以小见大,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语言优美生动,多处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如“暖黄的灯光映在茶杯里,漾成一汪宁静的浅黄,好似一杯温腾腾的玉,散发着优美的光泽”,形象地描绘出茶汤的色泽,给人以美的享受。叙事过程中,对父亲沏茶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抓起”“哗啦一下快速地浇”“轻轻捏起”等动词,将父亲快慢两种沏茶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人间仙境——新疆天池

兰州市东郊学校四年级6班 单婉茸

如果人间有仙境,那一定是新疆的天池。它如同一颗镶嵌在天山之间的蓝宝石,令人心驰神往。

天池位于新疆天山博格达峰的半山腰,是一个高山湖泊。站在天池边,你会被它那蓝宝石一样剔透的湖水所吸引。湖水清澈透明,倒映着周围的群山和蓝天白云,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微风轻拂,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颗璀璨的星星在闪烁,美不胜收。

天池的四周群山环抱,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挺拔的云杉、苍翠的松柏等。这些树木犹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天池这颗璀璨的明珠。远处的山峰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天池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这里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天池周边,居住着哈萨克族人,他们住在独具特色的毡房中,毡房呈圆顶形,内部四周是精美的挂壁,地上铺着色彩绚丽的花毡,一幅幅幔帐,都是针法细腻,图案精巧的刺绣艺术品。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他们热情好客,每当有游客到访,便会献上美味的食物与欢快的歌舞,为天池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民族色彩。

关于天池,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天池中有一大一小两个池子,相传大的是王母娘娘的洗澡盆,小的则是她的洗脚盆。据说,这里还曾经举办过蟠桃盛会,各路神仙都齐聚于此,共赏天池之美。这些传说故事,更为天池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新疆天池,这个如诗如画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它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新疆,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地方。

教师点评:

文琳:读着你的文字,老师也跟随着你的脚步,置身于美丽的天池旁了呢!每一处景物在你笔下熠熠生辉,仿佛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人不禁心生向往,继续保持这份捕捉美的能力吧!


黄河颂

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二年级3班 辛梓豪

在生我养我的美丽兰州,有一条大河穿城而过,那就是黄河。

对我们这些黄河边长大的孩子来说,黄河就是我们最亲密的好伙伴。河的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当太阳照到河面上,金光闪闪,像撒下一把碎金。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有坐羊皮筏子漂流的,也有乘汽艇飞驰的,不时还有水鸟鸣叫着飞过,十分惬意。每到周末或假日,爸妈总会带我去河边玩。在河两岸的沙滩上,我们捡石头、堆城堡、打水漂,把小脚丫埋在沙子里,玩得不亦乐乎。

妈妈告诉我,黄河也是我们慈祥的母亲。滔滔河水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古老的水车吱呀吱呀地转动着,灌溉了一望无际的粮田,就像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的人们。所以,我们要像爱护妈妈一样爱护她。

老师告诉我,黄河是我们奔涌的精神血脉。她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一路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我们也要像她那样勇往直前。

黄河啊,你是河边长大的黄河娃的亲密伙伴,是滋养我们的母亲,更是每个中国人身上流淌的精神血脉。我要永远保卫她,守护她,让她永远美丽!

教师点评:

张喜梅:小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赞美了母亲河。从最亲密的好伙伴、慈祥的母亲、奔流的精神血脉三个层次写出了黄河与人民、农业生产及民族精神的重要关系。结尾抒发出保卫黄河、守护黄河的情感,令人振奋。


我会骑自行车了

兰州市城关区金塔路小学五年级一班 田浩杞

“砰!”一声巨响过后,我再一次被自行车压倒在地上,摔了个四脚朝天,脑子还在嗡嗡作响,我已经尝试了不知多少遍了,可还是不会骑自行车。

我懊恼着放下自行车,转过身回屋子里找爸爸,想让他扶着我骑。他一听我的诉求,起身,径直向门外走去。在爸爸的示意下我又一次翻身坐上了自行车,然后等他扶我。可爸爸却背着手对我说:“注意力集中,双眼目视前方,双手握紧手把,左脚踩在踏板上,右脚慢慢地在地上轻轻向前滑。”我有点蒙圈:“你不扶我吗?”他却在那淡淡地对我说:“要领已经给你教了,你自己练几遍!”我气愤地白了他一眼,心里暗想:“你这个不负责任的爸爸!”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我还是按爸爸教的来回练了起来,一圈、两圈……我从刚开始的滑起来都东倒西歪,到后来可以逐渐掌握平衡,再到可以抬起右脚,让它在空中停顿几秒。在这期间,爸爸会教我下一步怎么做,但从始至终他都没扶过我一下。在无数次的尝试下,我终于可以让右脚也踩在踏板上用力地蹬自行车,让它稳稳地驶向远方。太棒了!我终于会骑自行车了!

我知道爸爸之所以不扶我,他是想让我明白很多事情,要靠自己的努力,并且要有坚持做好这件事的恒心。想着想着,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教师点评:

魏媛:这篇作文以“学骑自行车”这一生活小事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与生动的动作刻画,展现了成长中“挫折—坚持—领悟”的完整过程,文章还多处用到拟声词,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既是一篇优秀的叙事作文,也是对亲子关系的温暖诠释。希望小作者继续保持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样文字会更有力量!



兰州晚报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