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说国防|少年有志,家国有望

来源:中国军号客户端

图片六一前夕,武警重庆总队机动支队邀请军娃走进军营。

蝉鸣唤醒初夏,属于孩子们的节日如约而至。你可能不知道,充满欢声笑语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其源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人类浩劫直接相关——

83年前,也是一个炎热的6月,纳粹德国在捷克制造了利迪策惨案,173名15岁以上男性村民被集体枪杀,村里妇孺则被投入死亡集中营,其中88名儿童惨死在毒气室里。

图片影片《利迪策村大屠杀》。

同一历史坐标下的欧亚大陆另一端,中华民族也在遭受苦难。1937年8月28日,侵华日军悍然轰炸上海南站,幸存下来的小男孩坐在残破废墟中哭泣的瞬间,被新闻记者定格在史册中。然而,在法西斯屠刀下伤亡的3500万中国人,又有多少是无声无息地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

图片1937年8月,一名摄影记者在当时上海南站附近拍下的废墟中的婴儿。(资料图片)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利迪策惨案激发了全体捷克人民的反纳粹抵抗运动,中华民族也在日寇铁蹄下奋起抗争。黄口稚童在纷飞战火中成长,民族危亡唤起民族觉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中扎根发芽。

图片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员高唱革命歌曲。新华社发(赵烈 摄)

有这样一段往事:一天,日本鬼子把一个5000人的大村子包围了,用糖块诱惑村里的孩子指认来不及撤离的抗日干部、战士。1000多个孩子,没有一个人接糖。他们攥紧的小手被掰开,糖块硬塞了进来,可孩子们像推火炭一样把糖推出去,手又紧紧攥上。他们咋那么大胆?其中一个孩子多年后说:“谁也不是铜浇铁打的,咋不怕?可那糖不能接,一接,就成汉奸了。”

中华民族血脉绵延、弦歌不绝,靠的是千千万万男女老少一身的正气、志气、勇气,人人都自觉扛起家国的一片天。那些为八路军武工队带路、送信的小小身影,那些扛着红缨枪在村口站岗放哨的稚嫩脸庞,早已化作鲜艳的红领巾,在今天的少年儿童胸前飘扬。

图片少先队员向国旗敬礼。

少年当立鸿鹄志,许以童心寄华夏。祖国的花朵一定能在历史的烽烟里读懂担当,在英雄的故事里学会坚强,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奔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作者:邢晋 赵松岩 韩欣妍 王玉 杨殿基 张傲菡 杨晶 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