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三都县9万亩早春蔬菜基地迎来丰收季。在科技示范种植技术和现代化产业链的加持下,今年全县早春蔬菜产业预计总产量超18.8万吨,综合产值突破7亿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走进三都县大河镇新场村早春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辣椒、四季豆、黄瓜、豇豆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群众正分散在田地间忙着采摘。贵州省农科院帮扶专家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采收。近年来,贵州省农科院帮扶专家通过品种改良、集约化育苗、科学管护等“组合拳”,推动当地早春蔬菜实现产量品质“双提升”。
“我们开展了新品种的引种及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从50多个新品种中选取了5个新品种,新品种在品质优良的同时,亩产较之前群众种植亩产提升10%以上。集约化育苗技术的推广,壮苗率达到了90%以上,同时我们也开展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实验。”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迪说。
在贵州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目前该基地种植的“贵研尖椒1号”“萧美618”等优质辣椒新品种,因皮薄肉厚、辣味适中,深受市场青睐。
“辣椒比去年的品种还要好,老板来收货直接就来收我们的,在田里就卖完了。”农户刘小兰说。
“辣椒可能还可以采摘一个多月,品种还是好。”农户韦君全说。
菜地里菜农采收忙,而收购商们也早早到坝区田边等候,抢着收购第一手“好菜”。分拣、包装、装车、发货……这些新鲜的绿色蔬菜将会在24小时内到达广州、贵阳等各大市场。
“今年的这个辣椒总的来说比去年的好,我们每年都来收购,来了五六年了,主要是广州喜欢这个品种。它皮薄,相对来说更好吃。还有一个就是新鲜度,我们下午装车,明天早上一早就到达广州。”客商许国明说。
三都县位于贵州省南部,依托低热河谷地带气候优势,形成典型的“菜——稻——菜”发展模式,既保障了粮食安全生产,又实现“一年多季”经济收入。成功入选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和贵州省40个蔬菜生产大县。近年来,三都抢抓发展机遇,依托本地农特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加工企业,实现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采摘下来的早春蔬菜将“按品质分拣、按规格包装”,采取“鲜销+加工”协同模式,送往市场及加工厂。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们已成功构建‘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双轨运营模式。通过示范种植基地带动和订单农业保障相结合方式,精心筛选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品种,引导合作社、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订单种植合作关系。解决农户‘种难、卖难’问题,实现产销无缝衔接。”三都县种植业发展中心果蔬科科长陈华江说。
在三都县大河镇水乡返乡创业园区内,新投产的蔬菜深加工生产线正在忙碌运行,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生产线,可实现从清洗、分拣、加工、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不一会儿的工夫,田间绿色蔬菜就变成了各种特色美食,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全县引进农特产品加工企业5家,全年实现绿色蔬菜加工产值达4.3亿元。
“今年估计早春蔬菜辣椒我们收购1500多吨、豇豆2000吨。我们现在引进了4台先进的生产设备,专门做辣椒系列和酸豆角系列,今年产值大概做到3500万元。”贵州逸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惠康说。
据了解,三都县常年种植蔬菜27万亩次以上,年产蔬菜约53万吨,其中,全县早春蔬菜种植面积9万亩,2025年总产量预计超18.8万吨,综合产值突破7亿元。
微微黔南(微信号:qnz999)
一审:蒙洁德二审:张贺婷三审:邹骐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