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追光者 | 陈翔:以草为笔 绘就绿色中国


科技追光者 陈翔

“沙地不会自己变绿,但科技能让每一粒种子都成为改变的力量。”陈翔说,十二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沙地,如今,绿浪翻滚,牛羊成群。


这位80后草学博士的声音里,有风沙磨砺出的坚定,也有学者特有的温和。

2012年,陈翔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毕业时,面临着一个看似简单的选择:是留在高校实验室,还是走向沙尘漫天的治理一线? 

他选择了后者。 

十二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内蒙古四大沙地。陈翔指着标本室里上千份草种标本说,“这些乡土植物,才是生态修复的真正主角。”

2014年的春天,陈翔团队接下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治理乌拉盖一处400亩的裸露沙地。 这是连牧民都摇头的“硬骨头”,沙地石头缝里存不住土,种子刚播下就被风刮跑。但陈翔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他带着团队用岩石沙障+平铺草捆技术,使风阻率提升70%,种子成活率翻倍。“草原生长季只有3个月,我们得像牧民一样追赶时间。” 

现在,这片沙地已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机。当老牧民布和含泪说:“草场回来了,我的孙子们又能看见我小时候的草原了。” 陈翔感慨地说,“我们用12年,证明科技不是冰冷的数字,是让牧民的笑脸、让祖国的边疆更美的力量!”

陈翔望着无边的草海,心中有一个坚定的想法,“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让每座荒山都变成‘绿色银行’。”

此刻,又一批草种正在育苗基地萌发。这些绿色的火种,将带着科技的力量,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生生不息的传奇。


记者:王旖旎

编辑:赵   婧、王旖旎、张晓东、查   干

策划:刘   璐、王旖旎

审核:和   岩、赵   婧

监制:和   岩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