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 | 江苏这么多含“胥”地名,都和端午有关

AI划重点 · 全文约1452字,阅读需5分钟

1.江苏多地地名与端午节的伍子胥传说有关,如苏州的胥门、南京的胥河、扬州的胥浦等。

2.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忠臣,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亡至吴国,帮助公子光登上王位。

3.复仇成功后,伍子胥为吴国谋划长远,但遭夫差误解,被赐剑自杀,死前将双眼挖出挂于东城门。

4.民间传说,伍子胥尸体被抛入钱塘江,成为潮神,每年五月初五设祭。

5.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端午习俗作为联合申遗内容之一。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苏州的胥门、南京的胥河、扬州的胥浦、常州的胥城、无锡的胥山……江苏这些含“胥”地名,都来自江苏人端午的神——伍子胥。

他是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的“爽文大男主”,堪称“BE美学天花板”。虽然饮恨而终,但他的名字在吴越之地的烟火日常中“活”了2500年。

在江苏,包粽子是为了保护沉江的伍子胥遗体,赛龙舟可能是模拟搭救伍子胥的场景。

又是一年端午节之际,江苏文脉推出江苏读城行动之“阅读地名”系列,解码江苏地名里的“胥”字辈。

图片

扬州:胥浦

相传,伍子胥奔吴的途中,来到仪征江边,前有江水后有追兵,绝境里,一个老渔翁不畏生死送他过江。当年渡江的地方,后来被称为“胥浦”。2500多年来,“渔丈人义渡伍子胥”在仪征人口中代代相传。

胥浦河是古代扬州重要水道。当地还有胥浦桥、胥浦路、胥浦河路、胥浦东路、胥浦西路、胥浦中心小学、胥浦家园社区,还曾经有“胥浦镇”。

苏州:胥门、胥江、胥口、胥山

2500年前,吴王阖闾接受伍子胥的建议——筑城。伍子胥成为苏州古城最早的规划建造者,缔造了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他“象天法地,相土尝水”,造筑“阖闾大城”。吴国的都城由此从无锡梅里迁到了苏州,这也成为苏州建城史的起点。

胥门、胥江、胥口、胥山……苏州这些地名,都直接来自于伍子胥。

胥江是吴国伍子胥主持开挖的人工运河,西起胥口,连通太湖和苏州城,终点在胥门。

胥口是太湖西岸苏州吴中区的一个小镇,附近有胥山。吴人为了祭祀伍子胥,在江上垒起一坟土。《史记》记录:“伍子胥死,吴人怜之,为立祠江上,命为胥山。此子胥祭祀之始也。”

图片

南京:胥河

伍子胥与阖闾的“黄金搭档”,不仅缔造了苏州古城,还为了霸业开通了许多运河,打通吴地水上交通“任督二脉”。其中,胥河是伍子胥为伐楚秘密开凿的“水上高速通道”,连通长江和太湖。它地处太湖之西,横贯南京高淳区境,西通固城湖,东连荆溪河,全长30.6公里,又叫胥溪河、伍堰河。

常州:胥城

胥城是吴国边境要塞,也是军事基地、物流中心。它位于春秋淹城遗址旁,考古发现疑似伍子胥伐楚时筑造的军事堡垒,城墙构造和苏州阖闾城同款。明清时期,胥城遗址修建了胥城禅寺,还塑造了伍子胥像。

无锡:胥山

不同于苏州胥山,无锡胥山位于滨湖区,因伍子胥曾经在此屯兵而得名。巧的是,浙江嘉兴也有胥山,也是因伍子胥曾在此练兵磨剑而得名,当地胥山村还有伍子塘,嘉兴端午祭祀伍子胥的习俗也是由此而来。

图片

在楚国,伍子胥是太子太傅伍奢的次子,是标标准准的“公子王孙”,原本算是不错的开局。

一场宫廷政变,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为父兄都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仓皇出逃,投奔吴国。悲愤交加之中,少年公子一夜之间须发皆白。

他逃到吴国,帮助公子光登上了王位,也就是吴王阖闾。他又举荐孙武为将,攻楚、伐越、败齐,所向披靡,也如愿率兵破楚,完成复仇大计。

复仇之后,便是一心报恩,为吴国谋划长远。他凭着极强的敏锐洞察预见,劝说吴王夫差杀了勾践,杜绝后患。可惜,夫差没听他的,还赐剑让他自杀。伍子胥死后11年,勾践以三千越甲吞吴,夫差落得拔剑自刎的结局。

据说,伍子胥临死前,让家人把他的双眼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吴国灭亡。夫差听到,暴跳如雷,下令将伍子胥抛尸沉江。

图片

相传,伍子胥尸体于公元前484年五月初五被抛往钱塘江。民间传说,钱塘江潮就是伍子胥指挥水兵来淹夫差的。伍子胥被奉为“潮神”,百姓为他立祠于江上,每年五月初五设祭。

伍子胥和屈原,同是死谏的忠臣,同样投水而终,九死而不悔。他们一个封神,一个称圣,堪称“BE美学的天花板”,寄托了人们对某种理想人格的向往。

伍子胥是春秋版“美强惨顶流”,他也许并不完美,相比于士大夫,他更像是一个侠客,有恩必报,有仇必报,舍生忘死。

图片

伍子胥传说,在江南的民间故事体系中始终拥有一席之地,在江苏南京、苏州、扬州、常州等多地被列入非遗项目,代代相传。

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以伍子胥传说为基调的“苏州端午习俗”是联合申遗的四部分内容之一。

你还知道

哪些含“胥”的地名?

快来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图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钱念秋 部分为资料图、剧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