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在哈佛毕业演讲的中国女孩,一句话让全场欢呼

大家好,我是莎莫,谷雨星球的创始人。
就在昨天,最近深陷泥淖的哈佛大学迎来了两个好消息:上诉老特的官司打赢了,针对留学生的禁令被叫停。
同时,一年一度的哈佛毕业典礼也如期举行。
图片
■毕业典礼上,哈佛官方专门选取了很多国际生的照片,表达对身处风暴眼中的留学生的支持。
这一次,一共有三位毕业生登上了演讲台,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让全世界听见自己的声音。令人自豪的是,唯一一位女生蒋雨融来自中国。
这也是继第一位登上哈佛毕业典礼讲台的中国学生何江博士后,时隔9年,又一个中国面孔站上了哈佛的毕业演讲台。
而她也是哈佛校史上第一位登上哈佛毕业演讲台的中国女生。
她还传上了特色服饰,彰显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向持续给留学生施压的美国和关注事态进展的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图片
插播一段关于哈佛毕业典礼如何选人的趣事。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何江博士,跟我们想象中的靠筛选挑人不同,哈佛的毕业典礼演讲向所有学生开放报名,只要你敢,就有被选中的可能。
报名时,需要提交自己的故事和主题大纲,组委会再选出契合当下也符合哈佛价值观的人选,经过重重关卡后,最后选出3名毕业生。
一旦入选,就会有专人一起来过演讲稿,找角度,并上专门的演讲课程,训练仪态,整个过程会持续一两个月之久。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莫过于此。
何江博士还告诉我,当时去申请的中国学生并不算太多,他也是在一位教授的鼓励下去试了下,没想到却选中了。
图片
■在哈佛毕业演讲的何江,他也跟谷雨星球的孩子们进行过多次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
蒋雨融来自青岛,曾就读于青岛65中,在英国卡迪夫读了两年高中,后被美国杜克大学录取,学习经济学和政治学,毕业后进入瑞士投行和私募公司,随之一年后加入了哈佛肯尼迪学院。
在《哈佛公报》的最新采访中,她说教育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但她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求学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特权」,不是谁都能获得
她小时候有一个朋友,是一名鱼贩的女儿,她虽然也渴望用教育改变命运,但因为不得不帮父母在商店卖货,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所以人生轨迹并没有改变。
这样的差距让蒋雨蓉开始思考「教育机会公平」的问题:平等、公平和社会正义,究竟意味着什么?
图片
■正如这本书中所研究的,父母的文化、社会资本对孩子的教育结果有很大影响
也正是这些思考,引导蒋雨蓉走向了不同文化和国家的求学之路。
初到卡迪夫中学时,她不懂英语,却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想知道某些困难的社会境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在杜克大学真正进入经济学领域的学习后,她的视角开始向外延伸,发现哲学和政治学也能解决自己的困惑。她阅读了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卡尔·马克思和威廉·L·罗等思想家的著作。
经济学就像学开车,而哲学就像学怎么把车开到哪儿」。
而至于为什么来到了哈佛,是因为从杜克毕业后,虽然来到了「香饽饽」的金融领域工作,但她觉得这份工作与她想要服务的人群相隔甚远,也正是这份直觉,带领她申请了哈佛肯尼迪学院为期两年的国际发展硕士项目。
在这里,她发现自己「选对了」。
图片
同学们和她一样充满理想,想要支持世界各地的社区。当同学们失去亲人或经历其他艰难困苦时,同学总会伸出援手,确保他们有饭可吃,不再孤单。
哈佛给了她新视角,让她避免陷入「将其他国家的人视为异类或低人一等」的陷阱。
「这让我们意识到,这种同理心或人际关系超越了国界」。
而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她会在演讲中多次提及这群「有血有肉,有欢笑有梦想」的同学们,我也观察到,每次她的眼神投向观众席,大家总会默契地为她欢呼鼓掌,非常令人动容。
图片
■毕业典礼上,大家拿着充气地球仪,象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社区」
在哈佛就读期间,蒋雨蓉也申请到了麻省理工的交叉入学资格,进入知名的MIT Media Lab学习创业课程。
在学术之外,她也是一个非常热心公益的女孩。
她不仅是中国绿发会的长期志愿者,在她去年在青岛65中的演讲中,她也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哈佛的求学经验,以及她所见到的祁连山和湘西扶贫故事。
她也是一个热爱运动的女孩,不仅在哈佛期间创办了拳击俱乐部,与男性拳击手对打,教授实战技巧,也在MIT玩帆船和水上运动。
「这能强化你的性格,你必须直视他们,不要害怕——因为如果你闭上眼睛,你就无法挡住看不见的拳头,也无法击中看不见的目标」
这些经历,也塑造她成为一个敢于发声的女孩。在前两天哈佛被「轰炸」之时,她接受了新华网的采访,表示都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图片

在哈佛毕业典礼上,她选择的演讲主题是《共通的人性》(Our Shared Humanity),通过动人的故事关注撕裂的现实。

她说,当坐下来写这份演讲稿时,政府刚刚威胁要取消哈佛接收国际学生的资格,一些学生的签证已被吊销。

哈佛促进了全球融合与联系,而这种融合正在面临威胁」。

很多人都说被这段8分钟的演讲感动到落泪,为我们始终坚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热血沸腾。

也正如校长加伯对老特政府的「暗讽」:「你们来自街对面、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世界各地,这才对!」。

而秒懂的哈佛学子们,瞬间爆发了30秒的起立鼓掌,所有人深知,没有国际生的哈佛,就不是真正的哈佛。

图片

▲当地时间5月29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有外媒评论:这段演讲展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格局。

就像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百年前说过的那句话:

「我们之所以能形成社会,正是因为我们共享着某些超越个体差异的信念、情感和规则。」

在当下这个分裂的时代,这样的提醒富有勇气,也我们也将这段演讲的中英双语版都放上来了,希望能带给你继续前往远方世界的勇气。

图片

蒋雨融的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全文

去年夏天,我在蒙古实习的时候,接到了坦桑尼亚两个同学的电话。

他们有一个非常紧急的问题:洗衣机怎么用——因为所有标签都是中文,而谷歌一直把一个大按钮翻译成「旋转幽灵模式」(某种不断困扰、难以捉摸的困境、心魔或挑战)

Last summer, when I was doing my internship in Mongolia, I got a call from two classmates in Tanzania. They had a very urgent question: how to use their washing machine — because all the labels were in Chinese, and Google kept translating a big button as “Spinning Ghost Mode.”

我们当时就在那里:一个印度人和一个泰国人打电话给我,一个在蒙古的中国人,让我去解读坦桑尼亚的一台洗衣机。

后来,我们又一起成为了哈佛的学生。

那一刻,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想法: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小村庄。也正是那时候,我记得有人告诉我,我们将是第一代终结人类饥饿和贫困的一代。

There we were: an Indian and a Thai calling me, a Chinese in Mongolia, to decipher a washer in Tanzania. And we all study together here at Harvard.

That moment reminds me of something I used to believe when I was a kid: that the world was becoming a small village. I remember being told we would be the first generation to end hunger and poverty for humankind.

图片

我在哈佛大学学习的是国际发展专业。它正是建立在「人类同舟共济、兴衰荣辱」这一美好愿景之上。

当我与来自34个国家的77位同学见面时,我所认识的那些国家,那些地图上色彩斑斓的图案,如今都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他们拥有欢笑、梦想,以及在剑桥度过漫长寒冬的毅力。

My program at Harvard i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t was built on this exact beautiful vision that humanity rises and falls as one.
When I met my 77 classmates from 34 countries, the countries I knew only as colorful shapes on a map turned into real people - with laughter, dreams, and the perseverance to survive the long winter in Cambridge. 

我们舞动着彼此的传统,承载着彼此世界的重量。全球挑战突然变得与我们每一个个体切身相关——

如果世界上有哪个女人买不起卫生巾,我也会因此变得更贫穷。

如果一个女孩因为害怕骚扰而逃学,我的尊严也会受到威胁。

如果一个小男孩死于一场他没有发起、也从未理解的战争,我的一部分也会随之消亡。

We danced through each other’s traditions, and carried the weight of each other’s worlds. Global challenges suddenly felt personal.
If there’s a woman anywhere in the world who can’t afford a period pad, it makes me poorer. If a girl skips school out of fear of harassment, that threatens my dignity. If a little boy dies in a war that he didn’t start and never understood, part of me dies with him.
图片

但如今,互联世界的美好愿景正被分裂、恐惧和冲突所取代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开始相信,无论是远隔重洋还是就坐在我们身边,那些思维方式、投票方式或祈祷方式与我们不同的人,他们不仅仅是「错误」的,更被我们错误地视为「邪恶」。

但我们完全不必如此。

But today, that promise of a connected world is giving way to division, fear, and conflict. We’re starting to believe that people who think differently, vote differently, or pray differently—whether they’re across the ocean or sitting right next to us — are not just wrong. We mistakenly see them as evil.
But it doesn’t have to be this way.

我在哈佛收获最大的不仅仅是微积分和回归分析,而是学会了如何面对不适,如何深入倾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温柔

如果我们依然相信共同的未来,就不要忘记:那些被我们贴上敌人标签的人,他们也是人。

看到他们的人性,我们也就找到了自己的人性。最终,我们并非靠证明彼此的错误而崛起。我们是通过拒绝放开对方的手而崛起。

What I’ve gained most from Harvard isn’t just calculu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t’s to sit with discomfort. Listen deeply. And stay soft in hard times.
If we still believe in a shared future, let us not forget: those we label as enemies—they, too, are human. In seeing their humanity, we find our own. In the end, we don’t rise by proving each other wrong. We rise by refusing to let one another go.
图片

所以,2025届的毕业生们,当世界感觉陷入「旋转幽灵模式」时,请记住:

当我们离开这所校园时,我们带着所有曾遇到的人——跨越富足与贫困,城市与乡村,信仰与怀疑。

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怀揣着不同的梦想,他们都已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你可以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请紧紧抓住他们,因为我们被比信仰更深的东西所联系:

我们共同的人性。

祝贺 2025 届毕业生!

So, Class of 2025, when the world feels stuck in Spinning Ghost Mode, just remember: As we leave this campus, we carry everyone we’ve met — across wealth and poverty, cities and villages, faith and doubt. 
They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dream different dreams, and yet—they’ve all become part of us. You may disagree with them, but hold onto them, as we are bound by something deeper than belief: our shared humanity.
Congratulations, Class of 2025!
演讲视频

关于美国留学最近的动向,我们一直在跟踪:

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家庭赴美留学的信心,崩了

砍掉哥大4亿美元,哈佛:下一个可能就是我

被逼到墙角后,哈佛悄悄干了件大事

美国将取消中国留学生签证?不可能成功

哈佛终于不怂了,第一个「开战」

——谷雨星球本期福利——


去一个国家留学

要做好准备的不仅是学术成绩

还有文化、历史的敏锐感知

我们曾邀请多名留学过来人分享一手信息

进入美本留学抱团群

有个小门槛

附赠学长学姐的书单

图片

预约最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