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如《红楼梦》中的粽子习俗和《聊斋志异》中的赛龙舟场景。
2.端午节是一个承载休闲意味的节日,唐代开始放假,江南地区有赛龙舟的习俗。
3.除此之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习俗,如挂艾草、喝雄黄酒、吃粽子等。
4.现当代作家在作品中多描绘端午节期间的美食,如沈从文的《边城》中的湘西端午习俗。
5.端午节期间,各地还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萧红《呼兰河传》中描绘的五月景象。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雯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公元1195年的端午节,71岁南宋诗人陆游闲居故乡山阴(今绍兴)。此时的江南,石榴树繁花盛放,人们也沉浸节日的气氛中,吃粽子、挂艾草、储存草药,年迈的陆游也依照习俗在身上点了朱砂或雄黄酒(点丹),这一切完成,已是日暮时分,诗人带着轻松愉悦的笑容,走向摆着酒食的桌案。
古诗词中,端午节的天气、草木、习俗、游乐、感怀,一一在列。对今天的人而言,端午节的过法,虽南北有别,但不过是“粽子的甜咸之争”,大的风俗基本传承了古人的记载。
端午是“大节”,这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些年,人们对传统文化尤为重视,各种有关的节日的出版物,已将端午节的方方面面以不同的方式呈现。
今天,和我们一起,从文学作品里去读一读端午节的热闹与“秘密”。
文学里的端午节很热闹
男孩阿端就在龙舟上卖艺,他坠江之后遇到晚霞,开启了一个发生在鬼魂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当然让人唏嘘,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以文学的手法记录了一种习俗在一个时代的呈现,虽然蒲松龄意在以此映衬底层大众的生活不易,但一个民族的过往就这样被无比真实地记录并得以流传。
这一天将可能有“大事”发生
我们所熟知的“白蛇传”,在端午这天,最有讨论的氛围,明末《警世通言》记载的宋元话本中的白蛇,被后人丰富成了《白蛇传》。白娘子喝了雄黄酒之后,就如同各方都亮出了底牌,不闹个天翻地覆都不行了。
这么一看,端午节这天,还真是暗流涌动。
现当代作家爱“逛吃逛吃”
说起端午节期间要读的书,其实还可以读读萧红的作品,这位生于端午节的女作家,在《呼兰河传》里,几乎写尽了五月的一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