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
大理的街头巷尾已经粽叶飘香
端午节习俗内容丰富
吃粽子、赛龙舟、点雄黄
佩香囊、悬艾叶菖蒲
……
这些民俗活动
饱含着人们祈福纳祥
顺遂平安的美好愿望
大理这座风花雪月的城市
端午节有着与别处不同的韵味
从清晨到日暮
每一刻都充满着传统与诗意的碰撞
大理那些鲜为人知的端午习俗
你了解吗?
这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粽子的种类繁多,各地的口味和馅料有所不同,有甜粽、咸粽等,常见的馅料有糯米、红枣、豆沙、火腿、蛋黄等,用粽叶包裹而成。
其中,大理人钟爱白粽和火腿粽,巍山的手编棕叶粽颇为有名,选用上好粽叶和精湛技艺编制。包好的粽子形状多样,有四角粽、枕头粽、宝塔粽、三角粽......放入大锅中蒸煮,随着热气升腾,整个院子都弥漫着粽叶与糯米混合的清香。等粽子煮好后,黄灿灿的大白粽配上甜甜的糖稀,一口咬下去,软软糯糯,香甜可口。
每年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聚集在洱海之畔,观看激烈的龙舟竞渡。一艘艘装饰精美的龙舟蓄势待发,随着鼓点声起,桨手们齐声发力,龙舟如离弦之箭破浪前行。飞溅的水花、激昂的号子、岸边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共同构成一幅热血沸腾的端午画卷。
临近端午,大理本地市民一大早就会到市集上挑选艾草、菖蒲。这些带着露水的植物,被精心捆扎成束,端午节当天倒挂在门楣之上,据说艾草代表招百福,菖蒲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它们都有驱虫辟邪、净化空气、驱瘟除秽的寓意。
端午节临近夏至,日暖虫多,大理人习惯在这一天熬草药汤沐浴祛病。在洱源凤羽等地,孩子的第一个端午节,会在防蚊虫、消暑气的药汤浴中度过,寓意平安快乐。
泰兴市场上,手艺人在摊位前展示着精美的端午香囊,这些香囊用五彩丝线缝制而成,里面填充着艾草、丁香等香料,不仅香气扑鼻,还寄托着美好的祝福。人们挑选着心仪的香囊,或是送给亲友,或是留给自己,为这个端午节增添一份别样的纪念。
端午节当天,大人们还要给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彩线,一般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象征五方五行,祈求健康,到火把节时取下来烧掉,寓意带走疾病灾难。
而在剑川,白族布扎“猴子串”,是剑川端午节孩子的标配,民族技艺的传承,承载着美好祝福和记忆,身上背着猴子串,端午安康又吉祥。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饮用雄黄酒。此外,大人们会在小孩的额头涂擦些雄黄,传说雄黄可以驱避毒虫,防止蚊虫叮咬,保护孩子在夏季免受疾病侵害,寓意着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端午走一走,一年病不沾”。“游百病”也叫散百病、烤百病、走桥,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承载着人们对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端午节当天晚饭后,大理人民会一家人携手外出,到西洱河边、公园等地方徒步行走,通过漫步来祈求全家老少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