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烙笔点亮千年传承,小学劳动课玩出“古今碰撞”新花样

极目新闻记者 向一帆

通讯员 李雯

当电烙笔在梧桐木板上勾勒出黄鹤楼的飞檐,当AI智能体为龙阳湖设计生态浮岛……5月30日,武汉市第七届小学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名特优”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汉阳区芳草小学上演“古今对话”。这场由武汉市教科院主办的教研盛会,带着200余位教育者解锁“课程育人+数智赋能”的武汉方案。

图片

“从生活劳动到跨学科融合,再到数智教学升级!”活动上,汉阳区教研中心主任梁文轩亮出实践育人“汉阳答卷”。作为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区,这里的课堂早已跳出教室围墙——家庭厨房成烹饪实验室,社区花园变植物观察站。如今更打造“实践+数字”双引擎,让长江大桥的钢构图纸、东湖的水质数据都成为活教材,勾勒出小初高贯通的实践育人链。

图片

“电烙笔300℃是烙制竹材的黄金温度!”江岸区汉铁小学金彦伶老师以国家级非遗烙画为载体,构建“文化传承+技能淬炼+价值塑造”教学模式。课程从电烙笔温度调控等基础技能入手,引导学生以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等地标为灵感创作,融入武汉美食、汉字等元素。通过“烙画温度与材质适配”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操中理解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化,完成劳动素养与文化自信的双重培育。

图片

汉阳区芳草小学戴湘萍老师以武汉“百湖之城”生态治理为背景,设计“观、析、选、筑、秀、评”六步探究法。学生借助“知音启智”智能学伴系统,学习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知识,筛选适配物种并搭建浮岛模型。AI评价系统实时提供方案优化建议,使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掌握生态保护技能,强化“未来主人翁”责任意识。

“让非遗作品云端巡展!”“用VR‘潜入’湖泊做检测!”互动环节的弹幕墙成了创意孵化器。有老师点赞《烙笔匠心》让“热干面烙画会飘香”,也有老师建议生态课加入“AI水质预警系统”。这场思想碰撞里,传统与现代的火花四溅——当非遗纹样遇见AI建模,当烙铁的温度遇上数据可视化,教育的更多可能正在被激活。

“一边扎根传统文化,一边拥抱未来科技!”湖北省特级教师吴欢的点评直指核心。她拆解《烙笔匠心》的“文化传承+技能淬炼”双轨模式,点赞学生在烙制武汉地标时自然生长的文化自信;更盛赞《我们一起筑浮岛》构建的“问题-探究-创造”闭环,让生态保护从口号变成可触摸的浮岛模型。“这是在为孩子绘制既有文化厚度又有科技锐度的成长地图。”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虚实融合的课堂里成长!”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谢琼勾勒出武汉教育的三大方向:AI要成为每个课堂的“智能学伴”,课程要打破学科围墙长成“知识森林”,最终让孩子们在“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坐标系里,成长为能跨界解决问题的“未来主人翁”。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