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危机,革命者崛起

在西方文明史中,文艺复兴是一个重大历史阶段,而这个阶段的核心要义就是重新定义了人的意义,在这之前,在西方的文明史中,宗教始终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人则是从众。文艺复兴开启之后,人的地位有了明显的上升,而这一切源于人普遍的对于宗教有了质疑。但丁的《神曲》第一次采用人的记叙方式来讲述神迹,而薄伽丘的《十日谈》,则是普遍消解了宗教的神圣性。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银河》就属于后者,它采用的是文艺复兴期间的质疑性,质疑的对象依旧是宗教。


图片


《银河》讲述的是两个朝圣者从法国到西班牙准备去朝圣,而朝圣的路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奇奇怪怪的事情,对于两个朝圣者来说,这是一段美好的经历,但对于这段旅程来说,朝圣路上遇到的所有的任何事情,全部指向的是对于当时的主要宗教天主教的质疑,而且这种质疑属于文艺复兴式的质疑,最终看似是天主教更甚一筹,然而它背后的裂痕却更深了。


图片


因为本片的核心是对于天主教的质疑,所以本片在上映后遭到的批评是最多的。当然,对于言论自由或者是创作自由,西方国家有着自己的解释。而本片的境遇基本上来源于它的叙事核心,那就是对于既往的宗教主要是天主教的一种深深的怀疑,怀疑什么呢?怀疑天主教的教义是不是应该被垄断,怀疑天主教的教众们顺从宗教的统治,这究竟是一种权力上的臣服,还是一种宗教信仰。


图片


纯粹的教徒们自然有着自己对于宗教的普遍理解,这种理解是单纯的,且这种理解孕育的信仰也是纯粹的,但对于那些已经掌控了权力的主教来说,理解教义,虔诚信仰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是维持一种权威。维持自己对于宗教经典的解释权,维持自己对于教众的统治权,两者相辅相成,最终维持了天主教的核心地位。


图片


主教们自然知道解释权有多重要,就如同今天的西方核心国家们自然知道舆论力量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谁掌控了舆论,谁就掌控了可以发出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域外的社交软件就能让美国上上下下胆颤心惊。原因也无二,那就是它动摇了原本被美国社会垄断了的舆论权力。


图片


回到本片中,这种被垄断了的教义的解释权如果从主教手中滑落,那么造成的结果绝不仅仅是主教丧失了一部分解释权,而是主教将面临雪崩似的权力的旁落。因为质疑本身并不是一种人,或者几个人能做到的事情,当一种质疑可以堂而皇之地存在,那么别的质疑也就会呈指数增长,主教因为清楚这种动摇自己跟根基的行为的破坏性,因此,在面对任何质疑的时候,他总是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发起总攻,质疑者也会被很快的打成异教徒。


图片


而本片中的异教徒也就跟当今世界的被西方国家视为极权独裁国家的形象是一致的。当它们无法从正常的途径与这些反对者对抗的时候,或者说他们在某些事情上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异教徒或者极权国家的帽子就可以一白遮百丑。因为你被认为是异教徒,所以你说的一切都是胡说八道,哪怕是有道理的话也会被归结于废话行列,因为你是极权国家,所以哪怕我辩不过你,我也是对的,因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错的。


图片


而本片中的所谓的异教徒本身并不在于他们真正的掌控了一个新的宗教来跟天主教对抗,而是在于他们重新解释了天主教的教义,且这种解释根天主教的统治者截然相反。这种解释便成为了一种强词夺理,成为了一种动摇主教根基的行为。


图片


而为什么本片中的皇权很是孱弱呢,原因也是天主教独大造成的。皇权再厉害也是人权,而天主教却可以超越人晋升到另一个层次,这个层次之中,天主教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皇权想要跟天主教进行抗争,其结果也是悲惨的,因为皇权抗争的并不是普通的阶级,而是超越人类社会的阶级。这就是天主教的特权构成,想要从法理上找到对抗的方式这是徒劳的,因为它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图片


因此,欧洲社会才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他们有特殊性吗?没有的,他们没有我们所理解的那样神乎其神,而唯一的被尊崇的原因在于他们敢于质疑。敢于从人的角度出发,将神与人放到了统一的平等地位,在此之前,欧洲的神与人不是平等的。


图片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在全世界不都一样吗?神与人之间本就是不平等,但是全世界别的地方并没有像欧洲那样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宗教统治,别的地方也遵从宗教,但信仰宗教的人用的是人事,而不是神事,因此,本片不受待见 也就可想而知了,毕竟,对于一些人来说,霸权可是最迷人。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