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蜜棕香,绵绵情意长,辽代端午很热闹!

2025

图片

端 午

05/31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

佳节

图片

悠悠蜜棕香 | 绵绵情意长


粽叶飘香沁人心,粽香意浓

又是一年端午至,人人安康

端午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承载丰富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端午安康

DRAGON BOAT

图片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龙舟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品享美食等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统计,我国有36个民族过端午节,虽然风俗各异,但主旋律都是追求欢乐、安康、吉庆、和谐,无一例外。



辽代端午节

图片
图片

契丹风俗




01

辽朝过端午节沿袭了中原的一些习俗,但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适合契丹民族风俗习惯的改进。《辽史·岁时杂仪》载:五月重五日,午时,采艾叶和绵着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赐三事,君臣宴乐,渤海膳夫进艾糕。以五彩丝为索缠臂,谓之“合欢结”,又以彩丝宛转为人形簪之,谓之“长命缕”。


图片


契丹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源于契丹语“讨赛咿”。“讨”,五也;“赛咿”,月也。如今,东北人仍称“端午节”为“五月节”,就是从辽代传承下来的习俗。


02

五月五日午时,辽朝廷要举行祭天仪式为国家祈福,祭祀后还会赏赐给参加人员一种特殊的铜钱。该钱青铜铸制,径60毫米,厚3毫米,正面为四个端庄隶楷体字“五日午时”,背为“五毒(蛇、蜈蚣、壁虎、蟾蜍、蝎子)图”,钱宽缘狭郭,有别于辽代行用钱,但形制严整,文字端庄,图像灵动。锈色褐黑,坚硬入骨。


图片
图片

赏赐铜钱



当天,后宫嫔妃要向皇帝敬献用艾叶和绵做的七种艾衣(香囊),用于避邪驱瘟;还要赏赐给每个北南官员三种艾衣(香囊)。然后,君臣宴乐,宴中渤海厨师要进献用艾叶裹包的糯米糕(艾糕,即如今朝鲜族的“打糕”)。当天下午,还要进行“打马球”比赛和“射柳”活动。这一天,人人都要用五彩丝线扣成索,再结成双结缠绕臂上,象征夫妇恩爱,谓之“合结”。


图片

辽代端午竞技活动——射柳


03

辽(契丹)人“端午节”也悬艾草菖蒲。《全辽诗话》载清人陆长春咏辽代契丹人端午风俗诗:采艾刚逢讨赛离,大黄汤熟泛琼卮。合欢定荷君王宠,缠臂新添五彩丝——形象地记录了辽人悬艾、喝大黄酒(类雄黄酒)、缠合欢结、献荷包(香囊)、簪佩“长命缕”的民俗活动。此外,家家挂钟馗像,用以驱鬼除祟、镇宅驱邪,也是辽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图片



04

端午节拜天,是辽朝所特有的。拜天,即祭祀天神,是契丹族的重要的传统习俗,一般在有重要的军国大事及过年时举行,而且是天地同拜。在端午节举行拜天礼,可见契丹族对端午节的重视。端午节的拜天礼在鞠场举行,皇帝带领百官一同参加,有固定的仪式和程序。


图片

《散乐图》


辽(契丹)人的“端午节”活动是极其丰富欢乐的,文化内涵也极为深厚,这说明辽人同样是中华文化的优秀继承者。辽代中后期,契丹不再是文化落后的民族,已成为中华各民族中的佼佼者、中华文化的领跑者之一。辽人的“端午节”就是最好的证明。

奉国寺过端午


今年端午节,欢迎您来奉国寺,仰望最皇家的佛殿,许下最美好的愿望,戴上最圆满的祥结,选择最心仪的香包,体验最契丹的射礼。
图片




香草荷包




图片




手编祥结




图片




玲珑艾枕




图片




契丹射礼


图片



祝大家

端午安康 福寿绵长

生活和顺 万事明朗




安泰门献礼



十年磨剑终成锋,今朝试刃跃龙门。值此端午佳节、高考将至之际,为全体考生送上"一举高粽"的诚挚祝福,愿你们笔落惊风、蟾宫折桂!

高考圆满收官后,将有近三个月的假期。为丰富考生的假期生活,自6月10日至8月31日,全国应届高考生凭准考证可享免费登临义县安泰门、于安泰门拓印馆免费拓印的双重礼遇!

这座建于明代的雄关要塞,将以巍峨的城垣见证无悔的青春和奋斗的凯歌。诚邀莘莘学子共赏安泰门的雄浑古韵,在六百年的时光褶皱里,拓印属于你的历史篇章。

-End-


内容来源:义县奉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