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普渡大学窦乐添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光熔融本体聚合(PMBP)”的新方法,成功实现了无溶剂、无催化剂、无引发剂的聚二烯衍生物的高效合成与回收。这一成果为绿色化学和可持续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以“Photoinduced bulk polymerization strategy in melt state for recyclable polydiene derivatives”为题,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第一作者为Pengfei Wu。
传统方法的挑战与PMBP的创新
聚二烯(如1,3-丁二烯衍生物)在化工领域应用广泛,但其传统合成依赖气相或溶液相工艺,需使用复杂的催化剂和引发剂,不仅成本高昂,还需繁琐的纯化步骤。此外,现有方法合成的聚合物难以化学回收,加剧了环境负担。研究团队开发的PMBP策略通过紫外光照射熔融态单体,直接生成长寿命双自由基,实现了可控链增长和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精准合成。这一方法避免了传统工艺的缺陷,同时简化了ABA三嵌段共聚物和随机共聚物的制备。
机制与优势
PMBP的核心在于紫外光激发单体形成双自由基,通过双向链增长实现高效聚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光激发使单体进入类似过渡态的结构,显著降低了反应能垒。实验数据显示,PMBP合成的聚己二烯酯(PME)分子量高达1210 kDa,分散度低至1.5,且几乎全部为1,4-加成结构,力学性能优异(拉伸强度2.9 MPa,应变1060%)。此外,该方法还表现出“类活性聚合”特性,可通过调控光照和温度实现反应速率的精确控制。
应用与回收性能
研究团队利用PMBP成功制备了热塑性弹性体(TPE)和类ABS-like塑料。其中,三嵌段共聚物SM(Et)S的拉伸强度达3.5 MPa,断裂伸长率615%,性能媲美商用SBS材料;ABS-like塑料的断裂应力为52 MPa,可通过注塑成型制成玩具等产品。更引人注目的是,PME类聚合物因其链中较弱的碳-碳键,可在250°C下高效解聚为单体,回收率超过80%。团队还证明,通过添加ZnO或NaCl催化剂,可进一步降低解聚温度并提高回收单体的纯度。
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的聚合策略,还为高分子材料的闭环回收提供了可行方案。研究者表示,未来将通过优化反应器设计、单体结构和光照条件,进一步提升聚合效率,并探索更温和的解聚条件。这一技术有望在包装、汽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推动可持续材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