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色列成功使用“铁束”激光防空系统击落真主党无人机,完成全球首次高功率激光武器实战验证。
2.“铁束”系统成本较低,单次发射成本仅为2.5到3.5美元,有望成为“白菜价”防御手段。
3.然而,激光武器在实战中仍面临天气和连续发射过热等问题。
4.以色列计划将激光武器安装到战斗机和军舰上,以提升防御能力。
5.此外,低成本防空手段可能为中小国家应对无人机威胁提供方便条件,遏制“无人机霸权”的扩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当科幻电影里的激光武器出现在真实战场,会是什么场景?以色列用“铁束”(IronBeam)激光防空系统给出了答案——在近期中东冲突中,这套系统成功击落真主党无人机,完成了全球首次高功率激光武器的实战验证。消息一出,军事圈瞬间炸锅:激光防御时代真的来了?
以色列为啥急着搞激光防空?看看对手的武器库存就能够知晓:真主党手握着约13万枚的火箭弹以及迫击炮弹,哈马斯同样拥有数千枚五花八门的弹药,然后再加上伊朗给他们提供的自杀式无人机,传统的防空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过去靠“铁穹”导弹来强硬抵挡,一枚拦截弹的成本大约为5万美元,要是遇到大规模的袭击,那真的就像是“在玩打钱的游戏”。而“铁束”单次发射的成本仅为2.5到3.5美元,这可称得上是“白菜价”防御,其成本之低令人惊叹。
实战表现究竟怎样呢?去年10月,以色列临时部署了还没有完成研制的铁束首次参与战斗,据以色列自己的说法是在黎巴嫩边境击落了数架真主党无人机。虽说具体的细节处于保密状态,不过官方视频表明激光束能够极为精准地锁定低空目标。今年晚些时候,完整版本的铁束会批量装备部队,其拖车式的设计能够迅速进行部署。(文末有精彩视频)
铁束靠啥来实现“激光灭敌”呢?核心在于100-150千瓦的固态激光器,与此同时搭配着雷达和光电追踪系统。简单来讲,就是利用雷达去发现目标,接着由计算机算出其轨迹,接下来让激光束聚焦并进行照射,凭借高温将无人机外壳或者火箭弹头烧穿。这套流程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不过以色列却将其变为了现实,甚至还计划在未来把激光武器安装到战斗机和军舰上。
不过激光武器也并非“万能神器”。首先它惧怕天气,像大雨、浓雾以及沙尘暴这类情况会大幅度削弱激光的威力,总不能期盼在打仗之前先去“人工驱雨”吧?其次连续发射之后,激光器设备会过热,需要冷却时间,面对那如蜂拥而来的无人机,可能会显得后继乏力。所以以色列并未打算用“铁束”去取代“铁穹”,而是让二者相互搭配组成双层防御网。
在国际关系这个范畴里,铁束的出现,完全能被当作“游戏规则改变者”。对以色列而言,这不仅仅是防御方面的升级,更是针对伊朗等对手的“技术威慑”。你送出那么多无人机,我皆可用较低成本进行拦截,瞧瞧到底谁更能耗得起。对美国而言,以色列的成功或许会加速其本土激光武器的研发进程。实际上美军在这一领域折腾颇久,到现在也没有实战部署,对于中东的其他国家而言,一场新的军备竞赛,或许会静悄悄地拉开帷幕。
值得留意的是,激光武器的“跨国传播”风险也不可小看。要是以色列的技术渐渐完备,并且开始出口,周边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很可能会跟着效仿,接着对区域内的军事力量平衡带来更长久的影响。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低成本防空手段也有可能给中小国家应对无人机威胁提供方便条件,以此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无人机霸权”的扩大。
从“铁穹”到“铁束”,以色列在防空领域的创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虽然激光武器现在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不过这次实战已经显示,在未来的作战环境里,能量武器很可能会取代一部分传统弹药,成为一种低成本防御手段。下次当你看到关于“激光击落导弹”的报道时,不用觉得奇怪,因为这也许只是新一轮军事变革的开始。
参考文献:《激光武器的未来战场:以色列 “铁束” 系统的技术原理与局限性》.中国军网,2025-02-07
声明:本文内容90%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