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给乌军底牌:筹码是射程2500公里导弹

德国总理默茨近期向乌克兰提供四张 “战略底牌”,不仅重塑了战场力量对比,更为俄乌和谈注入新变量,有了这四张底牌,乌克兰也许就有了上桌与俄罗斯直接谈判的资格。

图片

第一张底牌是 50 亿欧元的军工投资与技术支持,目标直指射程 2500 公里的超级巡航导弹研发。德国《图片报》披露,乌方将在德方协助下升级 “海王星” 导弹,使其射程覆盖莫斯科、圣彼得堡乃至摩尔曼斯克的北方舰队基地。这意味着乌克兰首次具备对俄罗斯核心工业区和战略设施的威慑能力,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

第二张底牌是远程自爆无人机技术合作。德国将资助乌克兰生产射程 1000 公里、载荷 75 公斤的 “柳特” 无人机,重点攻击俄罗斯本土炼油厂、燃料库等经济命脉。这类非对称打击武器的应用,可有效消耗俄方战争潜力,迫使俄军分兵回防,减轻前线作战压力。

图片

第三张底牌是价值 22 亿欧元的 IRIS-T 防空系统生产合同。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表示,这一合作将结束乌方长期依赖西方二手防空武器的局面,实现中程防空导弹的自主生产。此前,乌克兰因 “爱国者” 导弹库存不足,被迫在关键区域实施防空火力配给,而 IRIS-T 的本土化生产将显著提升其战场生存能力。

第四张底牌是德国军工体系的全面嵌入。通过在乌克兰境内设立合资工厂、培训技术工人,德国正帮助乌克兰构建涵盖火炮、装甲车、轻武器的全产业链军工体系。这种 “造血式” 军援不同于以往的 “输血式” 援助,旨在使乌克兰具备长期战争能力,甚至可能推动其成为东欧军工枢纽。

图片

德国的战略意图清晰可见:通过武装乌克兰打造 “欧洲防御前沿”,既削弱俄罗斯军事威胁,又确立自身在欧盟的领导地位。正如分析指出,当乌克兰导弹能够打击莫斯科时,俄罗斯漫天要价的谈判姿态将难以为继,双方才可能基于实力均衡展开对话。这种 “以战促和” 的逻辑,与美国试图主导停火的策略形成微妙竞争。

然而,德国的豪赌也面临风险。俄罗斯已将德国列为 “准交战方”,并威胁对其援乌设施实施报复。若冲突进一步升级为俄德直接对抗,可能引发欧洲安全格局的根本性动荡。此外,乌克兰军工体系的整合效率、德制武器与现有装备的兼容性等问题,仍需时间检验。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