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不打烊,走进移民管理警察的24小时

5月30日清晨,广东湛江港宝满港区,细密的雨丝不断落下,橘色的龙门吊在岸边有序装卸,一辆辆货车川流不息,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快进快出,汽笛声穿透雨幕。临近端午,“龙舟水”天气并没有影响港口的繁忙。

端午期间,移民管理警察将24小时坚守在各自岗位,查验证件、巡逻巡查、处理突发情况……他们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海上国门的安全,也守护着节日里千家万户的团圆。

图片

清晨:
他们冒雨在港口执勤

“指挥中心,泊位一切正常,预计下一艘船舶于40分钟后靠泊。”清晨,珠海边检总站湛江边检站执勤二队民警刘健手持对讲机,雨水顺着雨衣帽檐滴落。新警邓怀锦紧跟在旁,低头认真记录执勤信息,手中的记录本边角已经被雨水洇湿。

“师傅,雨越下越大了,船舶还能按时靠泊吗?”邓锦抬起头问道。刘健低头查看手持移动终端,随后立即与联检单位沟通协调。“没问题的,我们再等等。”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眼神专注地望向海面。

回到警车上,雨水和汗水早已浸透刘健的衣服。他一边擦拭,一边和邓怀锦聊起了去年端午节发生的事。原来,去年端午,一名在海上漂泊两年多的船员,得知家中九旬老母亲身体愈发不好,迫切希望船舶靠岸后能回家探亲。“那天凌晨两点多船才到港,船员在甲板上急得来回走。”刘健回忆道,“我们连夜为他办理通关手续,还帮忙联系了回家的车。”后来,船员安全到家后还给刘健专门发来了感谢信息,这件事让他备受鼓舞。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对得起这身警服。”邓怀锦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10时:
东海岛上,民警身影忙碌

10时,广东第一大岛——东海岛上,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内机器轰鸣,一卷卷热轧钢卷被运送上船,湛江边检站执勤三队民警周仕海穿着反光背心,在港区内来回穿梭,仔细检查着每一个角落,确保钢卷顺利装船运往世界各地。

湛江作为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口岸,在端午期间依旧保持着高效运转。为保障口岸通关高效便捷,湛江边检站立足口岸实际不断优化勤务模式,推动“验放前移”“赶潮优办”“雾散启航”等一系列“优检快办”勤务举措落地实施,助力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

“即到即检、即到即作业,节日期间口岸通关速度依旧不减。”湛江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代理陈才军表示。口岸通关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民警的24小时在岗在位。

“端午期间,我们将增派一线执勤警力,科学调整勤务安排,加强与口岸联检单位的协作,筑牢口岸安全防线,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执勤三队队长邱志良介绍。第二天就是端午节,民警决定结束勤务后在营区里一起观看赛龙舟,虽然不能与家人团圆,但是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端午气息。

14时:
为口岸群众送上端午礼包

14时,执勤四队副队长陈哲聪拎着粽子、普法宣传资料来到港区一线,为口岸群众送上“法治+文化”的端午礼包。

活动现场,民警在船舶停靠点设置“流动普法驿站”,一边与出入境船员、港口企业职工、码头作业工人品粽子、话端午,一边结合口岸工作实际,用生动案例讲解民法典中涉合同纠纷、物权保护、人身安全等法律知识。

图片

“就像包粽子要系紧粽绳,人身合法权益也要用法律准绳来保障!”陈哲聪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同时,民警还针对群众关心的边检政策、公民出入境权益保护等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发放普法手册,提升口岸普法覆盖面。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执勤民警与船员们一同品尝传统美食——粽子,警民共话端午习俗,现场气氛热烈。

18时:
民警踩着甲板仔细巡查

18时,驻守在雷州大唐电厂码头的执勤四队队长徐鹏飞带领队员,与口岸联检部门人员一同开展联合巡查。他们踩着潮湿的甲板,仔细检查码头每一处角落,海风裹着咸涩的水汽吹来,却丝毫没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越是节假日,越不能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徐鹏飞对队员们叮嘱道。雷州大唐电厂是粤西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担负着雷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供电任务,煤炭快速通关、口岸安全稳定是湛江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们共同的心愿。

文|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岳振华 赵微微
图|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