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钟情甜粽
南方人偏好咸粽
这种饮食差异背后
实则蕴含着地域文化的密码
北方甜粽常以
红枣、蜜枣和红豆沙为馅
这些食材的选用
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红豆从黑龙江到江苏均有种植
而喜温耐旱的红枣树
则在北方干旱地区生长繁茂
就地取材的传统智慧
既保留了食材本味
又为节日美食增添了
自然馈赠的醇香
南方以咸香可口的肉粽见长
福建经典烧肉粽
汇聚了山海之味
五花肉的丰腴、莲子的清润
香菇的醇厚与虾米的咸鲜
相互交融
佐以花生酱、蒜蓉等特色蘸料
将饮食智慧浓缩于方寸粽叶之间
此外
作为南方常见食物的腊肉
也是经典的粽子馅
还有火腿粽、蛋黄粽、板栗肉粽
……
将日常餐桌上的风味
转化成了节庆美食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图片来源:小红书@刘小又丸子不少人为了方便
会选择购买半成品粽子
面对市场上种类丰富的粽子
怎么才能选到相对更健康的?
戳视频,一同了解↓
粽子美味,但也不要吃太多
这些细节要牢记
粽子虽然好吃,但也不能“狂炫”
如何健康吃粽子?
吃粽子时,搭配点啥更健康?
一起了解↓↓
控制食用量: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黏性大、不易消化。成年人建议一次吃1~2个小粽子(50克左右)。如果是馅料丰富、个头较大的肉粽、蛋黄粽,更要减少食用量。
搭配有讲究:吃粽子时,可以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芹菜、西兰花,促进肠道蠕动;配上清爽的水果,如黄瓜、苹果,缓解油腻感;再来一杯清淡的茶水,如绿茶、薄荷茶,帮助消化。避免搭配高糖饮料、油炸食品,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选对食用时间:建议在午餐时段吃粽子,经过一下午的活动,更利于消化。晚上肠胃消化功能减弱,应尽量避免食用,防止积食影响睡眠。
粽子虽美味
却也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
专家建议
健康人群吃粽子要有所节制
患有以下几类疾病的人
不可过多进食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患者吃多了粽子,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
糖尿病患者:吃了粽子也可能会造成血糖快速上升。
粽子吃多了?
别慌!科学应对有方法
粽子好吃
万一没忍住吃多了
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等情况
可以试试这样做↓↓
食用助消化食物:喝一些山楂水、酸奶,山楂能消食化积,酸奶富含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按揉中脘穴:用餐前或晚上睡觉前,按揉中脘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
适当运动:饭后半小时,进行散步等舒缓运动,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综合央视网、央视一套、小红书、摄图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