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本土接连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当地时间 5 月 28 日,俄罗斯联邦斯塔夫罗波尔市传来噩耗,该市副市长扎乌尔在街头遭遇不明身份人员袭击身亡。
据俄罗斯官方消息,一名 29 岁男子尼基塔趁扎乌尔不备近身引爆随身携带的爆炸装置,导致两人当场死亡。
这起针对俄罗斯高级官员的暗杀行动发生在俄乌即将举行第二轮谈判的敏感节点,且与此前莫斯科发生的俄军司令遇刺事件形成呼应,凸显出俄罗斯本土安全局势的严峻性。
作为参与过特别军事行动的资深指挥官,扎乌尔曾在前线指挥俄军作战,其身份具有极强的象征性。事件发生后,乌克兰官方及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均保持沉默,既未承认参与也未予以谴责,这种异常的 “集体失声” 进一步引发外界对事件背后复杂背景的猜测。
俄罗斯安全部门已介入调查,外界普遍认为,此次 “斩首行动” 极可能是境内外势力勾结的结果,暴露了俄罗斯内部潜藏的间谍渗透风险。
与此同时,俄乌战场的对抗烈度持续升级。尽管双方释放出谈判信号,但军事冲突并未停歇。5 月 28 日凌晨,莫斯科再度遭到无人机袭击,俄军防空系统拦截击落 33 架来袭无人机,四座机场被迫暂停航班起降。
乌克兰方面证实,其特种部队与安全部门联合对俄罗斯本土三个关键军事设施发动了无人机突袭,试图通过打击后方目标削弱俄军作战能力并提升己方谈判筹码。这种将战火延伸至俄境纵深的策略,显示出乌军在西方支持下愈发激进的作战风格。
值得警惕的是,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介入呈现明显升级态势。德国总理默茨 5 月 28 日与泽连斯基会晤时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 50 亿欧元的新一轮军事援助,并支持在乌克兰本土联合生产远程导弹。
此前德国已解除对乌使用远程武器的限制,双方正就供应 “金牛座” 巡航导弹展开磋商。与此同时,德国向立陶宛部署 5000 人规模的第 45 装甲师,在俄罗斯边境建立军事存在,此举被视为对俄方的直接战略威慑。
一系列事件交织出俄乌冲突的复杂图景:战场上的胶着状态与谈判桌上的博弈同时进行,而俄罗斯本土安全漏洞与西方军事介入的叠加,使得局势走向更趋凶险。分析指出,若德国等国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打击武器,可能彻底改变战场规则,迫使俄罗斯采取更激烈的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