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佛山大学在仙溪校区召开“全面服务地方工作启动会”。此次大会既是对学校更名一周年的献礼,也是凝聚各界力量,深化校地协同创新机制,宣告开启校地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据了解,近年来,佛山大学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坚持“一学院对接一镇街、一学科对接一行业、一博士对接一企业”的服务路径,聚焦产教融合、科技赋能、人才集聚三大核心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佛山市副市长徐童指出,佛山市的发展亟需以佛山大学为代表的高校院所深度参与,积极推动校地合作,持续赋能产业、创新共赢。她提出,学校未来开展服务地方工作应强化校地合作的融合性、提升校地合作的精准性、促进校地合作互利共赢、完善校地合作的保障性。佛山市政府将继续给好政策、给足资源,倾力支持佛山大学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携手绘就“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的共生画卷,共同谱写“科产教融合、城校人共赢”的时代篇章。
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表示,佛山大学的定位是“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服务地方特色鲜明”是佛大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佛山这座城市赋予佛大的使命。当前,学校正大力探索锚定攻克“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全面服务地方。未来,学校将持续深耕细作,为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服务佛山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推进“三大行动”:深化产教融合行动,打造校地合作共同体,共筑服务发展新生态;优化学科布局行动,打造产业对接学科群,构建服务发展新引擎;强化人才支撑行动,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汇聚服务发展新动力。
卢清华副校长公布了《佛山大学科学研究服务地方行动方案》,该方案从佛山产业需求出发,利用学校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优势,以“科研服务地方+人才服务地方”双轮驱动,全面落实“一学院对接一镇街、一学科对接一行业、一博士对接一企业”行动,推出科研成果“菜单式”服务,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深化校地合作,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让实验室长出新质生产力,让人才链驱动创新链,为“再造新佛山”的注入强劲动力。
曾新安副校长公布了《佛山大学人才服务地方行动方案》,该方案围绕人才服务地方“题眼”入题、审题,对标佛山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深化学科建设布局,打造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和基础学科四大学科专业群,引导人才汇聚到制造业“主战场”,助力“10+N”千亿产业集群建设,稳固佛山制造业地位。通过优化“本-硕-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推行“双学院制+校政企协同+项目订单式培养制”,解决传统培养中的脱节和错配问题,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通过创新人才使用机制,高质量建设“人才库”,发起“环佛大人才创新发展生态圈”联盟,倡议全市人才共享共用,形成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佛山模式”,推动人才创造力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
大会举行学院-镇街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简称“国创院”)“醒狮”计划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学院代表与来自佛山五区的镇街代表签订合作协议,国创院与企业代表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校地、校企合作迈向新高度。未来,各方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会上,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陈为林分享校地合作经验,佛山市高级工程师谢志国介绍校企合作成果。会议同时首发推出大型校友纪录片《奋进中的佛大人》,影片讲述了七位不同年代、不同领域校友的真实故事。
文丨记者 陈亮
图丨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