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粽有方,甜蜜无“腹”担!这份健康吃粽攻略请收好!


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是传统习俗,更蕴含中医养生智慧,不过,粽子虽好,吃法不当也可能带来健康负担,如何科学吃粽?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带您了解。

一、粽子的功效

1、健脾开胃

糯米性平味甘,能益气健脾,适合夏季食欲不振时补充能量;粽叶(如苇叶、竹叶)有清热功效,能缓解“端阳节”的暑热烦躁。

2、配料滋补

枣、豆类:补血安神(如红枣)、利尿解毒(如绿豆);

杂粮粽:增加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

荤食粽:适量肉类提供蛋白质,但需控制油脂。

3、应季调理

中医认为,粽子“平补清化”,既能温和补益,又助化解湿热,契合夏季养生需求。

二、健康吃粽指南

1、适量食用

粽子热量较高,建议成人每天不超过1个(约100克),儿童和老人减半。

2、搭配有技巧

配蔬菜如凉拌黄瓜、清炒时蔬,增加纤维助消化;佐清茶如大麦茶、山楂茶可解腻促消化,避免搭配冷饮。

3、注意细节

趁热吃:冷粽难消化,加热后再食用;

细嚼慢咽:糯米黏性高,充分咀嚼减轻胃负担;

避开睡前:睡前2小时不宜吃,以免胃胀不适。

三、特殊人群食用建议

1、糖尿病患者:避免甜粽(如豆沙粽、蜜枣粽),可选择杂粮粽(燕麦、糙米),搭配蔬菜延缓血糖上升。建议分次少量食用,并监测餐后血糖。

2、肠胃虚弱者:糯米黏滞难消化,可搭配陈皮茶或生姜汤温胃化湿;避免油腻肉粽,优先选择小米粽或五谷粽。

3、高血压/高血脂人群:少选咸肉粽、蛋黄粽,减少钠和油脂摄入;用荷叶代替粽叶包裹,荷叶中的生物碱有助于降脂。

图片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龚楚乔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