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肉粽下肚,老人竟患上急性胰腺炎!这份胆胰急救指南快收好!


近日,70岁的李奶奶在家连吃了两个肉粽,当晚突发上腹剧痛、呕吐不止,被家人误认为“吃撑了”而喂服健胃消食片。2小时后,李奶奶意识模糊、血压骤降,立马拨打120送医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端午节食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中国一种特有的节令食品,但对于胆胰功能异常的朋友却是一种负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120急救中心准备了一份胆胰急诊急救指南,帮助大家防患于未然。

粽子为何触发胆胰危机?

120急救中心李雄辉主任介绍,肉粽、蛋黄粽等传统粽子含大量脂肪和糯米,高脂饮食对胆胰功能异常者威胁极大:

1.胆囊“爆炸风险”:油腻食物刺激胆囊剧烈收缩,若本身有胆结石,易导致结石嵌顿胆管,引发胆绞痛、胆囊炎,甚至胆囊穿孔。

2.胰腺“自我消化”:高脂饮食会激活胰酶,使其异常消化胰腺组织,引发水肿、出血甚至坏死,急性胰腺炎死亡率可高达 15%。

如何快速识别两种急症的危险信号?

1. 胆绞痛——右上腹的“电钻攻击”

图片

2. 急性胰腺炎——上腹的“刀割酷刑”

图片

注意老年人需要特殊预警:痛觉迟钝可能仅表现为冷汗、烦躁、血压下降。

现场急救四步法——家属必学的“保命操作”

第一步:严格禁食禁水

医学原理:食物刺激胰酶分泌,如同“火上浇油”。

操作要点:立即收走所有食物饮品,包括药物。用棉签蘸水湿润嘴唇缓解口干。

第二步:科学体位管理

止痛体位:扶患者坐起,身体前倾趴在膝盖上,或侧卧屈膝,用枕头垫高腹部。

防误吸体位:呕吐时立即头偏一侧,清理口腔。

第三步:谨慎药物干预

不能盲目使用止痛药,根据医嘱使用药物,如山莨菪碱(654-2)、铝碳酸镁片等。

第四步:精准呼救话术

与120医生沟通病情时需重点说明:病情何时发作、进食情况;是否有基础疾病,如胆结石、高血脂糖尿病史等;是否有异常体征,如皮肤发黄、意识模糊、血压异常等。

预防复发:胆胰疾病患者的“终身戒律”

1. 饮食红绿灯清单

图片

2. 慢性病管理

胆结石患者:每半年肝胆B超检查,胆囊萎缩/充满型结石应尽早择期手术。

胰腺炎康复者:每日补充胰酶制剂,监测甘油三酯(目标<5.65mmol/L)。

3. 端午节特别防护

(1)粽子食用法则:

去肥肉:剔除肉眼可见脂肪。

配蔬菜:先吃200g焯水青菜。

分餐吃:每次不超过50g,每日不超100g。

(2)餐后黄金两小时:可进行洗碗、散步等轻度活动;避免立即平卧/看电视。

专家提醒

120急救中心李雄辉主任提醒:持续上腹痛超过1小时,别犹豫!立即就医。不能觉得忍一忍就行了,避免就酿成大错。

“预防胜于手术刀”,胆结石患者尽早处理,避免节日突发险情。平素饮食用蒸煮炖替代油炸,享受健康美味,佳节将近,包的粽子不妨“瘦个身”——用鸡胸肉替代五花肉,加入香菇笋丁增鲜。心意与健康,本就该两全其美!

图片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120急救中心 肖芦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