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自古便有“悬艾驱毒,灸疗扶阳”的习俗。艾草又被誉为“医草”,其独特药性与端午时令的湿热气候相呼应,成为中医“未病先防”的重要载体。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朱伟主任将带大家了解如何用好艾叶与艾灸?科学去应对夏季健康挑战。
端午挂艾:传统习俗中的科学养生
1、为何端午要挂艾?
端午正值仲夏,湿热交织,蚊虫滋生,艾叶含挥发油,可驱虫杀菌、净化空气,预防传染病。
2、如何科学挂艾?
选艾技巧:选用新鲜或阴干艾叶(叶片完整、香气浓郁),搭配菖蒲、薄荷增强驱蚊效果。
悬挂位置:门窗两侧(阻外邪)、卫生间(祛湿浊),高度以成人胸口为宜,避免儿童误触。
时效处理:悬挂5-7天后取下,可晒干制成艾绒用于泡脚或熏蒸,避免久置霉变。
3、三类人群需注意
过敏体质者:悬挂时佩戴口罩,艾叶干枯后及时清理粉尘。
哮喘患者:避免密闭空间大量悬挂,防止艾香刺激呼吸道。
婴幼儿房间:艾叶悬挂于门外或高处,减少直接接触。
端午艾灸:借天时培补阳气,祛湿寒
1、端午艾灸的“黄金作用”
冬病夏治:夏季人体腠理开泄,艾灸可深入驱散体内寒湿,预防冬季关节痛、老寒腿。
健脾祛湿:湿热困脾易致食欲不振、疲劳,艾灸可增强脾胃运化,化解“苦夏”烦恼。
扶正防病:提升免疫力,减少感冒、腹泻等夏季高发病。
2、端午艾灸的“黄金穴位”
关元穴——培元固本
定位:肚脐正下方四横指宽
功效:温补下焦阳气,改善宫寒痛经、夜尿频繁、腰膝酸软
灸法:艾灸盒温灸20分钟,每日1次(孕妇禁用)
足三里——健运脾胃
定位:外膝眼下四横指宽,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功效:调理消化不良,缓解腹胀腹泻,增强抗病能力
灸法:悬灸每侧10分钟,皮肤潮红为度
大椎穴——驱寒解表
定位:低头时颈后最高骨下方凹陷处
功效:防治空调病、反复感冒,缓解肩颈僵硬
灸法:雀啄灸3-5分钟,避免烫伤
阴陵泉——祛湿利水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化解暑湿困脾,消除水肿、口黏、头重
灸法:回旋灸5-8分钟,配合足三里穴效果更佳
3、特色艾灸治疗
铺灸:以神阙穴(肚脐)为核心借助艾热温煦先天元气,健运脾胃,促进气血生化。
督脉灸:沿督脉施灸,激发"阳脉之海",通过姜艾温热之力驱寒通络,助全身阳气升腾。
火龙罐:集推拿、艾灸、刮痧、按摩、熨烫等功能,可以调理脏腑、温补阳气。
4、艾灸注意事项
时间选择:上午9-11点最佳,避免晚上9点后施灸。
禁忌人群:高热、实热证、皮肤破损处、孕妇腰腹部禁用。
防烫技巧:艾条距离皮肤3-5cm,局部温热微红为度,可隔姜片灸增强温补效果。
特别提醒:艾灸后四大养护原则
1. 避风防寒:灸后2小时不吹空调、不碰冷水。
2. 适度饮水:喝温水或红枣桂圆茶,忌冷饮、绿茶。
3. 观察反应:局部发痒属正常,若起水疱需消毒处理。
4. 饮食配合:少食海鲜、辛辣,多食山药、小米粥护脾胃。
正如古语所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草的价值在千年传承中历久弥新。 悬挂艾草与艾灸的智慧,体现了古人“天人相应”的养生观。从驱虫辟邪的民俗到温通经络的疗法,艾草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科学的健康助手。
专家提醒
朱伟主任提醒:艾灸是一种治疗方法,有诸多疗效。但不能包治百病。同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制定合适的艾灸方法,包括穴位、艾灸时间、频次、艾灸部位的顺序等,避免烫伤。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 王子怡 罗玲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