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田公园、水上花海……福清首座农耕文化生态水乡田园综合体来了!

千亩垛田

重现“水上种旱作,船行阡陌间”水乡景观

水上花海

打造江镜“垛田花海”新名片

还有

农耕文化馆“一亩农庄”水上太空舱

……


图片


近日

记者走进位于江镜镇玉桂村的

玉桂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看到

福清首座农耕文化生态水乡田园综合体

雏形初现

一幅“船行阡陌间,人在画中游”的

诗意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片


走进玉桂村玉桂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只见河道纵横交错,白鹭翩跹;垛田阡陌间,翠绿的玉米苗昂扬生长;生态木栈道上,游客漫步赏景;远处,工人们正在农耕文化馆施工现场忙碌,福清首座农耕文化生态水乡田园综合体正一点点从蓝图变为现实。

产业融合:打造“三产联动”示范样板


据介绍,玉桂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规划面积约2812亩,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约855亩,规划建设“一园、两区、三节点”,即以垛田农业种植观光园为核心,传统农业耕作、商住配套服务为两大片区,设置综合服务、垛田公园、垛田研学等三个服务节点,打造福清首座农耕文化生态水乡田园综合体。

图片


“垛田是玉桂洋独特的资源禀赋,在整个项目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千亩垛田的优势,结合观光、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研学实践、休闲娱乐等进行项目开发。”江镜镇玉桂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国龙表示。



目前,垛田公园、“一亩农庄”、太空舱、农耕文化园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其中——

垛田公园位于基地主入口区域,规划面积超1万㎡。该公园集垛田市集、露营基地、自助烧烤基地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于一体,将打造成为江镜镇集生态、休闲、游乐于一体的中央休闲公园,让周边群众有更多休闲娱乐去处。

图片
垛田公园

农耕文化馆建筑面积约5240㎡,将作为综合服务中心,开发游船服务、水上主题餐厅、主题咖啡馆、农耕文化展示、研学科普等功能板块。

图片

农耕文化馆


“一亩农庄”以及太空舱则是将闲置垛田开发为“城市菜园”,通过自打理和全托管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游客认领种植,太空舱作为游客休憩露营场所。

图片

“一亩农庄”、太空舱


值得一提的是

玉桂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还计划采用轮作种植模式

种植油菜花等景观作物

打造江镜垛田“水上花海”的名片


图片

效果图


运营方面,则推行“政府+企业+村民”共创模式,目前正与大型文旅运营公司接洽,未来将通过农产品加工、文创开发等延伸产业链,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生态修复:重现“水上旱作”千年智慧


图片

垛田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农耕形态,先民在浅水区用木桩、水草筑牢基底,层层堆叠河泥形成高出水面的块状旱田。玉桂洋垛田见证了福清先民“向水要地”的生存智慧,鼎盛时期呈现“河岸载柳、垛田种粮、水系通舟”的完整农业生态系统。

图片
图片


近年来,由于耕作方式变革,玉桂洋部分垛田荒废坍塌,河道淤积。为恢复这一独特生态系统,江镜镇投入1810万元实施玉桂洋河道整治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道路交通、美化绿化、夜间亮化以及其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并创新采用“水泥桩+生态木挡板”护岸技术,既降低了造价,又为生态修复预留空间。


“木质挡板可以自然降解。随着降解,木质挡板的其纤维基质逐步培育出水生植物群落,形成生物净化带,可有效提高玉桂洋水系的自净能力。”郭国龙表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目前,玉桂洋河道整治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6.8公里河道清淤,12万m³河泥用于改良垛田土壤,重现“河岸载柳、垛田种粮、水系通舟”的传统农耕风貌。

图片


图片


乡村振兴的“江镜实践”


今年3月,江镜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玉桂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将联动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滨海红树林、黑脸琵鹭栖息地、南宵地热资源、下和洋古厝群等人文、生态自然景观建设,打造江镜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丰收’,把项目打造成为继南宵之后的江镜镇的第二张乡村振兴名片。”江镜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慕祥表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桂洋田园夜景


夕阳西下

余晖为千亩垛田披上金纱

这片古老的土地

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 薛雅平 陈盼兰
审核 张晨 谢雄
监制 吴凌峰 钟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