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 | 理化乡营盘村:奋力书写新时代田园牧歌

营盘村位于大方县理化乡西南面,距大方县城17公里,距理化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国土面积12.1平方公里,共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苗、彝、白等民族,现有人口825户2727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22.6%。

在古老而神秘的岁月长河中,营盘村所在地原本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传说很久以前,一支军队在长途跋涉后路过此地,只见四周山峦环绕,中间地势稍低,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仿佛大自然铸就的一座坚固堡垒,易守难攻。

图片

军队将领慧眼识珠,当即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休养生息。军队驻扎期间,士兵们平整土地、挖掘水井,修建简易的防御工事。当军队离开后,一些因战乱或灾荒流离失所的流民,陆续来此定居。他们以原军队营地为基础,搭建房屋,开垦荒地,逐渐形成一个小型的聚居点。

因村落最初是军队扎营之地,“营盘”这个名字便应运而生,并且一直流传至今。这个传说承载着营盘村先辈们艰辛的创业历程,在村民们的口口相传中,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历史脉络和情感纽带,深深烙印在每一个营盘村人的心中。

图片

在产业发展方面,营盘村有着清晰的布局,目前烤烟种植面积约300亩,辣椒种植面积约250亩,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尤其这里的辣椒,是著名的大方皱椒,品质优良,口感上乘,素有“贡椒”之称,是当地的特色名片。

近年来,猕猴桃种植作为新兴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除此之外,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依旧在村民的种植选择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不仅保障了村民的基本粮食需求,也是牲畜的重要饲料来源。村民还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块土地种植蔬菜瓜果,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图片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营盘村在脱贫攻坚、乡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营盘村的交通网络较为发达,村道与周边村庄紧密相连,为贸易物资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村民的住房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数家庭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屋,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更是采用了混凝土框架结构,室内的厨卫设施日益完善,与城市生活的差距逐渐缩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庄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毫不懈怠,建有宽敞的休闲广场,配备了标准的篮球场和种类丰富的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强身健体的优质场所,村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图片

营盘村气候适宜,风物丰富,尤其在饮食方面更是远近闻名。

营盘村所产的皱椒非常有名,素有“贡椒”之称,为制作辣椒制品提供了优质的原料。辣椒酱的制作方面:将新鲜的皱椒洗净、剁碎,加入适量的盐、蒜、姜等调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发酵,制成美味的辣椒酱。这种辣椒酱既可以用来拌面、拌饭,也可以作为调料用于炒菜、炖菜。辣椒面的制作方面:将干辣椒烘烤或晾晒后,研磨成细腻的粉末,便制成了辣椒面。可以作为当地烧烤的佐料,也可以作为搭配各种蔬菜、豆腐等食材的蘸水。

图片

冬腊月间,村民们会选用自家圈养的猪肉,切成合适的块状,加入适量的盐、花椒、八角等调料腌制一周左右,让调料充分渗透到肉里,之后用柏树枝、橘子皮等进行熏烤。常见的有腊肉和腊肠。熏制好的腊肉色泽红亮,肥肉部分晶莹剔透,瘦肉部分则呈现出暗红色。可以清蒸,蒸熟后的腊肉香气四溢,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也可以炒菜,如腊肉炒蒜苔、腊肉炒青椒等,味道十分鲜美。腊肠是将腌制好的肉馅灌入肠衣中制成的,腊肠口感紧实,味道香醇。可以将腊肠煮熟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切成小段用于炒饭、炒面,或者与其他食材一起炖汤,增加汤的鲜味。

以大豆为原料的豆制品也是很有名气的,常见的是豆腐和豆干。先将大豆浸泡、磨浆,然后过滤、煮浆、点卤,最后压制成豆腐,口感鲜嫩,豆香浓郁。可以用来煮汤,如豆腐青菜汤,清淡爽口;可以红烧,如红烧豆腐,色香味俱佳;可以凉拌,是一道非常开胃的小菜。豆干是进一步加工的豆制品,将豆腐切成薄片,经过晾晒或者烘烤等工序制成,质地紧实,口感有嚼劲。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炒菜,如豆干炒肉丝、豆干炒韭菜等,味道鲜美。

图片

还有一种美食名叫特色葫芦。营盘村有百亩葫芦种植基地,所产的葫芦大小适中、形状规整,村民们挑选成熟度适中的葫芦,可以将葫芦切成薄片或丝状,与肉片、鸡蛋等一起炒制,葫芦的清甜与其他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口感清爽;可以将葫芦籽收集起来,炒熟后作为零食,香脆可口,营养丰富。

营盘村在歌曲、诗词等方面也是小有成就的。

营盘村是少数民族混居的村落,当地的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唱山歌的传统。在日常生活、劳作、节日庆典等场合,村民们会通过唱山歌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讲述故事。这些山歌往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农忙时节,会唱一些鼓励劳作、祈求丰收的山歌;在节日里,会有表达欢乐、祝福的山歌。

图片

虽然没有形成广泛传播的知名山歌作品,但这种口口相传的山歌文化在村里一直延续着,承载着村民们的生活记忆和情感寄托。

曾有驻村干部王贵旭用苗语改编歌曲《感党恩跟党走》,被当地苗族同胞广为传唱。这是结合当地民族语言和时代精神创作的具有特色的民歌,体现了苗族文化与现代思想的融合,也反映出村民们对党的拥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创作和传唱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民歌文化,也成了宣传政策、交流情感、凝聚人心的一种方式。

图片

诗词方面,有诗人邱太靖曾作《游营盘村》的诗词:“鸟道崎岖散野花,悄然如画几山家。游人正笑桃源到,却听村姑唱卡拉。”这首诗描绘了营盘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从崎岖的山路、盛开的野花以及山中的人家等元素,展现出营盘村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美丽。同时,“却听村姑唱卡拉”这句又体现了现代文化对乡村的影响,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在这首诗中得以体现,为营盘村增添了诗意的文化氛围。


来   源:理化乡

编   辑:郑永扬 龙   英            

编   审:杨   娟

监   制:许再晶

总监制:刘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