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内外贸搏出“上扬曲线”

在全球贸易环境动荡、内需外需双重承压的背景下,常州经开区却勾勒出一道逆势突围的上扬曲线:今年1—4月,全区外贸进出口额126.8亿元,同比增长1.4%。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位居全市首位。两组数据“含金量”十足,展现出经开区市场的强劲韧性与发展底气。

关税政策“风向标”

引领外贸“突围战”

5月23日,常州艾莫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一批轮胎宽厚、设计炫酷的电助力自行车正紧锣密鼓地下线。企业通常对政策变化最为敏感——北京时间5月12日17时许,《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不到2小时,艾莫斯就收到了好几封来自美国客户的“催单”邮件。在团队迅速对接下,其他美国客户也在短时间内陆续追加七八个订单,沉寂多日的生产线重新轰鸣,工厂全面开启连续加班赶工模式。

作为欧美市场占比超80%的出口型企业,此前受高关税制约,艾莫斯一度陷入“客户拒绝加价”与“供应链不敢囤货”的双重困境。面对压力,企业与经销商协商,决定“让子弹飞一会儿”,一起等待风向的转变。情势很快出现反转,美国客户只是因为关税政策的动荡不定、延迟购买,并没有完全放弃中国产品,更始料未及的还有中美会谈的转向。

眼下,企业正紧扣“90天窗口期”开启双向突围:产品端,20寸山地车、26寸雪地车等差异化设计持续精准匹配欧美消费场景。“除了巩固欧美基本盘外,企业也正通过电商平台试水国内市场,力求开拓新兴增长极。”艾莫斯外贸经理舒心说。

政策“组合拳”

激活内需“一池春水”

政策“春风”推动下,全区消费市场下沉与升级并行。

“如今,不少外贸出口企业拿出‘中国制造’的硬核底气,雕内销市场的‘美玉’。”常州经开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外经贸科负责人毛春松说。

日前,江苏贝尔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玲的朋友圈洋溢着喜气——贝尔家居再次斩获“中国年度住房租赁优采供应链典范企业TOP10”奖项。这家深耕地板行业34年的企业,曾凭借SPC石晶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等产品覆盖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更连续11年中国地板出口销量领先。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几年前,贝尔家居主动将出口转内销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并精准锁定长租公寓、精装房等新兴蓝海领域。

区别于出口市场的竞争逻辑,贝尔家居在优化产品线的同时,也同步调整了品牌宣传、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打法”。张小玲表示,目前企业已构建起“场景渗透+技术赋能+服务增值”的差异化竞争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度。“眼下,上海地材展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企业将借布展契机进一步撬动国内市场。”张小玲说。

国补政策的加持下,换新消费潮也正释放澎湃动能。

“现在报废旧车、申请补贴、新车上牌,全流程不到一小时。”在常州经开区某4S店内,销售人员正热情地为客户演示旧车“丝滑”换新的便捷流程。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1日,常州经开区已累计发放汽车置换补贴290余万元、家电数码补贴630余万元、家居家装补贴160余万元、电动自行车补贴300余万元,补贴总额达1400余万元。

双轮驱动

构建发展“护城河”

作为外向型经济重区,近年来,常州经开区企业“走出去”步伐稳健有力。目前,全区聚集900多家外贸企业,2024年出口总额达300.8亿元,其中轨道交通、智能电力装备、地板家居等优势产业是外贸的“压舱石”。此外,还有企业通过境外投资深化海外布局,目前,全区已有27家企业累计实施境外投资项目104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5.89亿美元。

面对中美关税等外部环境变化,经开区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增强企业抵御外部不确定风险的信心:成立“稳外贸”工作专班,开通24小时企业服务专线,同时加强辅导,鼓励企业以“变”应变,引导外贸企业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经开制造’永远是企业‘突围’的硬核底气。”毛春松说,当下不少企业将创新密度与制造厚度结合、战术打法与战略思维深度融合,筑牢发展根基。

在政策护航与企业创新双轮驱动下,常州经开区正积极构建属于自己的发展“护城河”。(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