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警告德国,若其提供巡航导弹攻击俄罗斯本土,莫斯科将采取报复行动。
2.梅德韦杰夫首次将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的家族背景与纳粹意识形态联系起来,指出其祖父曾在纳粹德国时期担任高级将领。
3.由于默茨政府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俄罗斯国家杜马已明确表示不排除对德实施报复性打击。
4.然而,德国政治领导人可能对俄罗斯在语言上的“战略模糊”仍存在误解,因为俄方已明确表示红线已画好,越线将动手。
5.与此同时,德国在乌克兰战争立场上的急剧转变,使莫斯科方面对其产生直接军事威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5月下旬,一句出自俄罗斯高层的警告再次划破欧洲的外交幻象。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回应德国可能提供巡航导弹用于攻击俄罗斯本土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德国,已不再是中立者,而是“以基辅匪帮一方的参与者”直接介入冲突。他毫不留情地宣告:“柏林再次成为莫斯科的敌人。”
这句话,在克里姆林宫层级的语境中,份量沉重。
据俄新社援引梅德韦杰夫言论,他不仅痛斥德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行为,还首次将德方参与行为定性为“基于其自身制造的纳粹意识形态”。他说道:“默茨是其在国防军服役的亲属的忠实追随者。”这番话既是对德国政策的批判,也是一种历史上的暗示性诅咒。
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梅德韦杰夫所指,是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的家族背景——他的祖父在纳粹德国时期确为德军高级将领。这段被德国媒体有意淡化的历史,被梅德韦杰夫冷峻地拎了出来,作为今日德国行为的“历史投影”。
“红线”已过,报复将至?
在梅德韦杰夫的陈述中,最令人警觉的是这样一句:“有关德国专家参与向俄罗斯发射导弹的消息,可能促使俄方作出任何报复决定。”这是一个没有下限的声明——报复将由谁决定?他补充道:“这一问题属于最高统帅的职权范围。”换句话说,俄罗斯是否选择动用报复性打击,将完全取决于普京。
这不仅是梅德韦杰夫一人的表达。此前,俄罗斯国家杜马已明确表态:若德国武器击中俄境,莫斯科“不排除对德实施报复性打击”。
德国政治领导人或许不应再误解俄罗斯在语言上的“战略模糊”。因为这一次,俄方的表态已经非常清晰:红线已画好,如果越线,就会动手。
默茨的转身与西方的惯性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总理默茨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发生了急剧转变。作为继朔尔茨之后的“鹰派接班人”,默茨不仅取消了对乌提供武器射程的限制,还主动推进与北约其他成员国的联合协调,允许乌军使用“金牛座”巡航导弹攻击俄境。
这种战略行为,使德国从“支援者”转化为“战争加速器”。对克里姆林宫而言,这不再是可以置若罔闻的外交讽刺,而是必须被视作直接军事威胁。
更为讽刺的是,就在西欧政要频频“打卡”基辅、留下照片和祝词之际,德国本土的反战情绪正在升温。柏林、慕尼黑等地的示威者高喊“不要为泽连斯基送命”,但这一切声音,在官方宣传中几乎被过滤殆尽。
而默茨选择性的“聋哑症”,似乎印证了克宫对其的指控:“他不是误判,他是选择效忠于一个更古老的命令逻辑。”
亲西派的幻灭
曾几何时,梅德韦杰夫在西方政坛的印象中,是俄罗斯体制内最具亲西方色彩的“改革派”代表之一。他在2008年担任总统期间提出过“现代化路径”,甚至一度被外界视为俄罗斯对西方妥协的象征。
而如今,他的语气已彻底转变。他不再温和地提醒西方停止挑衅,而是公开质问其战争动机,将德国的新政府与历史上的“第三帝国”直接类比。
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转变。它表明,在俄罗斯政坛内部,即便是温和派人物也已开始全面转向强硬立场。这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体制在持续刺激下的系统性反应。
西方或许会继续将之解读为“俄罗斯威胁”的又一表现。但在克里姆林宫眼中,这恰恰是“西方幻象”的崩塌——曾被寄予和平期望的人,如今也穿上了盔甲。
战争的坐标系变了
今天的德国,正处在一场外交身份的十字路口。从乌克兰战争爆发初期的“武器犹豫”,到2025年默茨时代的“导弹授权”,德国完成了自己从谨慎参与者到挑衅性干预者的转变。
但梅德韦杰夫所提醒的,不止是德国身份的变化,而是欧洲安全格局的剧烈重组:当柏林再次被指名为“敌人”,这不仅是历史的回音,也是现实的前奏。
而这场由“历史继承人”默茨推动的冒险,会不会也成为德国历史上另一次灾难的开端?
没人愿意重复那段熟悉的结局,但有人却正在重走那条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