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主任李然:创建“闸船水”时空调控技术体系,大幅减少船舶进出时间

5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交通运输领域代表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勇当开路先锋”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图片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航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然。图/国新网

李然来自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20多年一直坚守在葛洲坝船闸、三峡船闸、三峡升船机等通航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检修、科研一线。

提起三峡工程,大家首先想到的也许是防洪与发电,其实,航运也是三峡工程的重要功能之一。三峡船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连续船闸、三峡升船机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电梯。李然的工作就是保障船闸和升船机安全高效运行。“就跟人生病了要看医生、定期体检一样,船闸的设备设施也需要定期检查,我们通过预检预修、日常保养、定期停航检修,确保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李然说。

现在三峡通航非常繁忙,为了提高船舶通过效率方面,李然和同事们做了许多努力。

李然表示,三峡工程建成之后,上游库区航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水运具有天然运价优势和环保优势,运力需求不断攀升,导致当初设计的通过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他们开始创新,创建了“闸船水”时空调控技术体系。

“大家都开过车,上过马路,就怕堵成红线,船舶也一样。根据科学计算、天气水流条件,我们把聚集在三峡葛洲坝区域的船舶延展到长江干线,把无序的船舶流变成有序的工厂流水线。同时,制约船闸运行效率的还有船舶驾驶,船舶驾驶不像开车驾驶那么简单,它只有舵,传统的船舶进闸是一艘一艘像赶鸭子似的进去,后来我们进行编组编队,像‘仪仗队’式的进出船闸,大幅度减少船舶进出船闸的时间。同时,船舶的种类很多,我们推广三峡过闸标准船型,现在单闸室货运量提升了2.5倍。”李然称。

此外,他们还努力缩短检修时间。李然介绍,通过制定和研创一系列工艺工法,研发系列装备,减少船闸大修时间,从100多天降到30多天,大幅度提高航运效率,现在三峡船舶的年通过量达到1.69亿吨,远超当初1亿吨的设计规模。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温艳丽 龚凌蔚 北京报道

编辑 万璇 吴迪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