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雕塑被嘲“丑出天际”,当地官方如此回应

近日,苏州一儿童公园内的一座“司马光砸缸”雕塑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这座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启蒙少年儿童的雕塑,却因其“丑陋”的造型惨遭网友吐槽,甚至被冠以“丑出天际”的称号。面对公众的质疑与不满,当地相关部门作出回应,表示将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调研,研判后再决定对雕塑的处置。然而,这一回应似乎并未平息舆论,反而将此事推向了更广泛的讨论。

图片

走进苏州这家儿童公园,本应是充满欢声笑语、寓教于乐的场所,却因这座雕塑的存在,让不少游客感到尴尬。雕塑中的司马光与砸缸场景,本应是生动传神,至少也要符合大众审美,但现实却是,雕塑中的司马光面目模糊,动作僵硬,与“砸缸”的英勇形象相去甚远。难怪有网友调侃:“司马光若泉下有知,恐怕也要为自己的雕像感到汗颜。”

公众对于审美和文化传承有着更高的期待。一座雕塑,不仅仅是城市的一处装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尤其是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雕塑,更应该严谨对待,力求精准还原人物形象与历史场景。而这座“司马光砸缸”雕塑的粗糙制作,显然未能达到这一要求,不仅未能有效传承历史文化,反而可能给孩子们留下错误的印象。

面对公众的质疑,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将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调研,研判后再决定雕塑的处置。这一做法本应是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但在公众看来,却更像是一种“缓兵之计”。毕竟,雕塑已经矗立在公园内,其存在的“丑陋”事实不容忽视。公众期待的是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而非模棱两可的官方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也反映出当前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在追求快速建设、过度商业化的背景下,一些城市的文化项目往往缺乏深入的调研与规划,导致出现类似“丑陋雕塑”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城市形象,更可能对文化传承造成负面影响。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理应在文化建设上更加审慎与用心。希望这次事件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未来的城市文化建设中,更加注重文化内涵与艺术品质的结合,避免类似“丑陋雕塑”的尴尬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