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
正值枇杷成熟的季节
七星关区
普宜镇双河村
800余亩枇杷
成熟上市了
“今年双河村种植枇杷
亩产2500公斤左右
产值约1600万元
枇杷丰收让我们的果农有果收、有钱赚。”
双河村党支部书记赵福说
双河村
四周群山环绕,中间为河流
海拔低至600米
由于土质较好
种出的枇杷香甜可口
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家种了60亩枇杷,
今年均价4元每斤,收益很不错。”
双河村种植大户贺梅
种植枇杷已经有8年了
她说今年的枇杷个头大、味道甜
销量不错
据了解
普宜镇种植枇杷5000余亩
该镇致力于做大做强种植产业
通过种植果树实现农业增收
做强特色经济、打造地方特色名片
助力乡村振兴
(周禹杉)
初夏时节,果香四溢。在黔西市素朴镇古胜村,600多亩金黄饱满的枇杷挂满枝头,迎来丰收。果农们忙着采摘果实,抢“鲜”上市,小小的枇杷果成为了古胜村名副其实的致富“金果子”。
走进素朴镇古胜村,漫山遍野的枇杷树郁郁葱葱。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金黄的枇杷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果农们穿梭在枇杷林间,忙着采摘新鲜的枇杷并供应市场。
村民刘童仙家种植了500多株枇杷树,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之一。她家依靠种植经果林和养殖等产业,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连日来,夫妻俩都忙着采摘枇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天气较好,气温也适宜,应该摘得到10000多斤枇杷,今年市场价5块钱1斤是可以卖的。”刘童仙高兴地说。
今年的温度、雨水都恰到好处,特别适合枇杷生长。刘童仙和丈夫在枇杷种植上也没少花心思,今年她家的枇杷不仅个头大,口感也特别好。
“今年我家枇杷还是可以,长得大个,一是靠天气适宜,二是政府又拿肥料给我们免费施,再加上我们经常性的疏果,是个大丰收。”刘童仙告诉记者。
古胜村素有“四季果园”的美誉,枇杷作为村里的主打特色水果之一,今年,凭借有利的气候条件和精细化的管理,全村枇杷迎来大丰收。
“我们古胜村一年四季季季有果,排名在第二的就是枇杷。我们村的枇杷总共有600多亩,今年大丰收。”素朴镇古胜村党支部书记冯长书介绍道。
古胜村自2006年以来,按照“高海拔自然恢复、中海拔生态修复、低海拔种植经果林”的思路,在全村发展经果林种植3402亩,既美了生态,又富了百姓。
“现在正是枇杷采摘的季节,大部分每家都可以卖两万多元钱以上,每个季节卖一点,有七、八万块钱收入的农户相当多。”冯长书介绍道,下一步,将坚持“以生态富村、经果强村”的理念,把古胜村打造为“远看是林园、近看是果园、老百姓生活在乐园”。(熊立燕 何蕾)
初夏的乌江畔,海拔1200米的云雾山坡上,织金县自强乡山口村纳界河千亩枇杷园内金果压枝,果香沁人。这里年均1500小时光照滋养,昼夜15℃温差积淀,让每颗枇杷都果肉饱满。
清晨,邮政快递员穿梭在枇杷林间,熟练地将刚采摘的枇杷装箱,泡沫箱内冰袋环绕,真空包装锁住汁水,这批带着露水的“黄金果”当日便通过邮政专线发往全国各地。“以前愁销路,现在邮政直接到地里收件,保鲜技术过硬,多数客户第二天就能尝到新鲜!”种植户王大哥捧着热销的枇杷笑得合不拢嘴。
物流“直通车”:田间地头架起致富桥
“邮车每天下午都进村,农户上午采摘下午发货,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自强乡农户介绍。2024年以来,毕节邮政推进“县直投村”工程,重构三级物流网络,将2663个村级站点升级为“综合便民服务站”。在纳界河畔,邮政将收寄点搬到枇杷林边,实现“采摘即封装、出园即发货”。
数字“新农具”:直播带货激活产业链
“家人们看这果肉,晶莹剔透,咬一口满嘴清甜!”在纳界河枇杷林的直播现场,助农主播举着刚摘下的果实对准镜头,身后的分拣区里,邮政工作人员正忙着将鲜果打包。镜头扫过,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原来枇杷是这样打包的,难怪寄到还是新鲜的!”
人民邮政为人民:绿色邮路书写振兴答卷
“一辆邮车,串起千家万户;一份初心,守护万家烟火。”从枝头鲜果到万家餐桌,从田间农户到全国市场,毕节邮政以“绿色邮路”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一辆辆新能源邮车穿行在乌蒙山间,承载的不仅是沉甸甸的果实,更是“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暮色降临纳界河,最后一辆满载枇杷的冷链车亮起车灯,车身上“地址写到村快递送进村”的标语,在青山间格外醒目。这些穿梭在乌蒙山区的绿色使者,正用专业服务守护着鲜果的香甜,让 “小枇杷” 成为带动山乡振兴的“大产业”。(刘婧 林晓竹)
小满节气刚过,夏花含笑,盛夏的特征日渐清晰,时令美味——枇杷,轻轻咬上一口,酸酸甜甜的汁液瞬间在唇齿间流淌开来,在味蕾上欢快跳跃,仿佛奏响了一曲丰收的乐章。
走进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枇杷种植基地,一幅如诗如画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一株株枇杷树就像身着橙黄盛装的卫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甜气息,引得人垂涎欲滴。
枇杷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兴美介绍:“我们的枇杷是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品。从种植到采摘,全程严格遵循自然规律,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和添加剂。枇杷皮薄肉厚,口感软糯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天果园正式开园,很多新老顾客都慕名而来尝鲜。我们还通过线上线下等销售方式,让更多人能品尝到我们大山乡的美味。”
在光华村的枇杷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碌而有序地采摘着果实。他们穿梭在枇杷树间,双手熟练地摘下成熟的枇杷,轻轻放入篮中。务工农户熊灿菊一边采摘,一边开心地说:“今年的枇杷长得特别好,又大又甜,基地离家近,家门口就能找到事做,我在基地已经干了九个年头了,一天100块钱的收入,既能赚钱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到家里人,生活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对于未来的发展,陈兴美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枇杷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采摘环境。同时,果园里配套散养土鸡,打造‘枇杷+土鸡’的生态农业模式,让游客在采摘枇杷的同时,还能品尝到美味的土鸡,提升游客的采摘体验,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这样一来,不仅能带动更多就业,还能吸引更多村民加入枇杷产业的发展中来,让大家一起发展。”
贵阳游客贾佐林说:“去年吃了这里的枇杷,口感非常好,所以今年听到枇杷成熟我就来了。这里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我明年把朋友些也带过来共享美味。”
近年来,大山乡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将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据了解,陈兴美种植枇杷200余亩,通过她的示范带动,光华村已种植枇杷1000余亩,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格局。目前,枇杷进入采收期,光华村的农户们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大山乡党委书记吴勇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枇杷产业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推动枇杷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结合全乡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的新途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郑春华 钟欢)
编 辑:侯宏宏 穆菲琳
编 审:孙良贵 李金贵
监 制:杨 超
总 监 制:李 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