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预定利率产品退场倒计时,最快今年9月份迎来下调

AI划重点 · 全文约1336字,阅读需4分钟

1.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业内普遍预计2.5%预定利率产品退场进入倒计时。

2.中国人民银行于5月20日下调LPR10个基点,1年期LPR由3.1%降至3.0%,5年期以上LPR由3.6%降至3.5%。

3.由于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保险产品也将跟随市场利率下降,当前2.5%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步入倒计时。

4.然而,目前市场对“炒停售”热情并不高,保险公司需要考虑如何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未来的利率节奏。

5.专家建议保险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减少对传统储蓄型产品的依赖,增加保障型和服务型产品的比重,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实习生 张天

近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跌破“1”字头。在此背景下,业内普遍预计,2.5%预定利率产品退场进入倒计时,新一轮预定利率下调即将到来。

图片

保险预定利率最快九月下调

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LPR10个基点:1年期LPR由3.1%下调至3.0%,5年期以上LPR由3.6%降至3.5%。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LPR首降。

随后,六家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纷纷跟进全面下调各类存款挂牌利率。在调整幅度上,各家银行基本维持了此前存期越长降幅越大的调整方式。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跌破“1”字头。

以往,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在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下,保险产品也将跟随市场利率下降,当前2.5%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步入倒计时。 

所谓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年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承诺给消费者的投资回报率。

根据今年初金融监管总局下发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结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研究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有关事项,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

目前来看,前两个指标已经下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没有上升的趋势,可以说,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几乎是“板上钉钉”。

目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与4月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2.13%相比,已超过25个基点。按照监管要求,当险企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两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7月的研究值也低于2.25%,那就意味着预定利率达到了调整的条件。考虑有两个月切换产品的宽限期,2.5%预定利率的产品最快在今年9月份将迎来新一轮下调。

保险业“炒停售”现象降温

每一次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下调之际,都会出现“炒停售”行为。记者注意到,与以往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产品切换期的“炒停售”不同,目前市场对“炒停售”热情并不高。只有个别保险销售人员在朋友圈分享了预定利率有望下调的消息。  

今年保险业“炒停售”现象缘何降温?一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2023年至2024年多轮‘炒停售’提前消耗了储蓄型保险需求,当前传统储蓄险在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吸引力有所降低。分红险等新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补充,但市场接受度仍有待提高,难以迅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消费者对长期理财型产品支出更趋谨慎。”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面对预定利率调降的大趋势,需要考虑如何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未来的利率节奏。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建议,保险公司需要优化产品结构,减少对传统储蓄型产品的依赖,增加保障型和服务型产品的比重,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通过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手段,提高资产收益率,降低运营成本。此外,还应重点关注客户需求变化,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养老、健康等热点需求,设计保障功能强、收益稳健的长期保险产品,突出保障属性,弱化单纯的收益竞争。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