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0万人读过的杂志上新!这一期又封神了!

2025年即将过半,不知道你年初立的flag完成得如何了?


是不是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还是觉得很累?

或者已经很努力了,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也许这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继续纠结那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停下脚步,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外界的期许,抑或是指责,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去楼下散个步、花3分钟写下今天想感恩的人或事,让自己重回peace状态。


图片


英国最早、迄今仍然排名第一的正念生活杂志《呼吸》,像上面提到的这些恢复能量的小事还有很多,包括观察天空,重读小时候的读物,在厨房做一罐果酱……


没有额外的成本,不需要特别准备,随时随地和自己来一场约会。


图片


这正是《呼吸》希望传达给所有读者的——给焦虑的日常生活留出一点“呼吸”的空间,找寻从日常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方法。


书里的每一篇文章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完全尊重自己时,才会变得幸福。


这套杂志也在几年前被引入了中文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本土原创内容,上市后风靡全网,成为社交平台的爆款内容,加印数十次。被无数读者评价:


“简直是我的心灵补给站!看完之后运气好得离谱!”

“能给六颗星吗?好久没有读杂志了,感觉就是在和我对话。”

“像是把自己重养了一遍,每次不开心的时候就翻几页转移注意力”

······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年5月,中文版《呼吸》最新推出了第13期,主题为与自己的深度关系”。


本期延续“幸福x生活x正念x创造力x逃离”系列五大模块架构的同时,更新与创新融入“呼吸禅”“赤脚行走疗法”“荒野徒步指南”等可实操的身心同步练习


让我们有意识地觉察当下,找回专注自我的能力


图片


还有通过茶道冥想重构晨间秩序、借“永不寄出的明信片”完成情绪释放,从既往的生活美学倡导转向更具心理学纵深的内在关系重建


本期还特别赠送了6张自我鼓励的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印有一句简短但给予你身心力量的文字。


“宇宙之中只有一个角落是一定能被你改善的,那就是你自己。”

“你是自己生活的讲述者,只有你能写就属于自己的传奇。”

“把生活建立在尊重自己的喜好之上,真诚地浇灌自然而然就会开花结果。”

······


在无暇翻开《呼吸》时,依然可以把卡片放在书桌、贴在墙上,或者任何你能一眼看到的地方,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获得更多正向能量


《呼吸13:与自己的深度关系》

图片


除此以外,《呼吸》过往的每一期的主题,也都是对于日常生活的重新探索,提醒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关照自己的感受:


《01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肯定》

《02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03后退一步》

《04珍惜吧,日常的光》

《05每一天都是美丽的新冒险》

《06非必要之必要》

《07去自然里更新自己》

《08天真是一种能力》

《09小小仪式,让平凡成为独特》

《10我对时间有耐心》

《11我有一座岛》

《12成功以外的长期主义》


当刷手机、看剧成为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空虚的无底洞,当负面情绪再次袭来,随手翻开一页《呼吸》,就像翻开一本让自己变得更幸福的“使用说明书”,让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每一篇文章还有与之内容相匹配的插画设计,邀你踏入不同的精神栖居之所,抵达心流之境。


图片

备受欢迎的生活杂志

改变300万人生活的正念圣经


《呼吸》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融合正念美学,提供一套可实践的生活哲学。


它不主张压抑情绪,而是为你找到一条温柔的出口;在一呼一吸之间,你学会与内心共舞,从“我缺什么”的焦虑跳脱到“我拥有什么”的丰盈。


更重要的是,当你学会与自己和解,也就为与他人建立更深层的连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呼吸》1-12册

图片


在《呼吸》系列中,脱口秀大王周奇墨曾谈论对于“后退一步”的看法,心理学家陈海贤、音乐才女程璧写自己的“美丽冒险”,建筑师戚山山分享“日常的光”······跨界实践者的真实经验,为你拓宽了人际关系的广度和深度。


《呼吸》的作者是来自英国的Breathe编辑部,作为全球首批专注正念的杂志书,它不仅帮助你make more time for yourself”(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更用丰富的插画与工艺手作,构筑专属于你的阅读仪式感 。


它摒弃了空洞的鸡汤式励志,而是真正为日常焦虑提供温柔的“呼吸”出口,引导你在每一页中慢下脚步,感受文字与纸张的温度 。


图片


《呼吸》的篇幅轻盈如“精神点心”,内容节奏起伏有度,恰似一次无声的冥想,让人不知不觉间变成一个拥抱正向情绪的人,内心逐渐生发出自信、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的力量。


这种内在的丰盈,成为灵魂的滋养源泉。而当学会与自己坦诚相对、和谐共处,便宛如掌握了人际交往的密钥,能以更从容的姿态与他人建立深厚连结。


正如主编李松蔚所说:“再大的疑虑,也大不过此刻的一次呼吸。”


全新议题

内容更具启发性


在第13期中,“梦境”是关键词之一。做梦,也更像是另一种语境中的自我对话。


只有白天的宁静让心绪不再肆意波动,晚上才有做个好梦的自由。


本期的主题与之前相比,也多了更多的积极暗示与人生意义的探索。


哪怕只是默念一个短句“我足够好”,也会减少外界所带来的干扰。


而翻开《如何拥有恬静的早晨》和《茶道与冥想》,仿佛在品尝一杯香料茶:肉桂的暖黄、姜的橘红,与专属于当下的恬静与觉知一并在舌尖绽放;连最简朴的烹调,也能成为一场正念练习。


图片


《赤脚行走的乐趣》则邀请你与大地重新连接,感受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脚背的斑驳,有节奏的呼吸与土地共振,让这场回归自然的行走成为提升幸福感的仪式。


从“我足够好”的自我肯定,到“放声歌唱”的身心疗愈,每一篇文章都在告诉所有读者:生活的积极转变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而是在呼吸之间对细微美好的觉察。


图片


这一期同样也有很多我们熟知的人物故事,比如自学排版的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如何成为他们的作品《死去的女性主义者》的完美典范。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分享如何成为一个“不循环的人”。即像一棵树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轮一圈又一圈地生长,一圈比一圈大,不断地拓展,向外延伸,而不是一辈子待在原来那个小小的圈子里。


图片


光线影业副总裁、畅销书作家刘同同样动情分享在海南的夜空下,他目睹火箭升空时泪流满面;也正是在那十昼夜练习滑板、考取自由潜水证的冒险中,他用肉身挑战精神枷锁,用体验换回自我。


“我的感受比什么都重要,这造就了今天的我。”

“我们必须找到自我认同,而不是被社会评判体系定义。”


图片


还有正念指导老师贾坤在书中用三字诀帮助我们在冥想中悄然自我修复。让每一次吸气都为身体注入能量,让每一次呼气都带走焦虑,助你迎来更香甜的睡眠、更平和的情绪与更清晰的思路。


每一次阅读《呼吸》,都让人感受到共鸣:我们在迷茫中寻觅方向,在辗转难眠的深夜渴望平静。在梦与醒、呼与吸、行与止之间,找到那条通往真正自我的路径。


正是这份渴望,引领我们在第13期的每一篇文章里,与自我展开更深的对话,找到那条通往内心的归途。


人人都能实践的

幸福生活培养计划


工作时心情不好怎么办?


《呼吸12:成功以外的长期主义》中对于坏情绪的态度并非告诉我们该如何排解,而是提出坏情绪本身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能够激发沟通能力和判断力。


还有呼声非常高的《晨间写作》这篇文章。不少读者反馈看完《呼吸12》后开始练习晨间写作,让自己一整天的思绪都变得更加清晰,甚至有博主说自己的爆款脚本都是在看过《呼吸》后的晨间写作中完成的。


图片


在《呼吸01: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肯定》中,《愤怒的邮件,发还是不发?》这篇文章,能够让你花点时间,规避一些未来的麻烦。


《愉快又高效的拖延方法论》,用可选替代任务攻略让自己在“拖延期”依旧高效!


还有可i可e的自洽指南,《同学聚会,我要不要去?》这篇文章曾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风向星座看完直呼“再也不纠结了!”。


而在曾经的销量黑马《呼吸07:去自然里更新自己》中,即时没有时间去森林吸氧,也可以通过看自然类的纪录片让自己恢复能量,成为不少人pick的做法。


图片


《呼吸04:珍惜吧,日常的光》聚焦被忽视的微小时刻:从办公室绿植的晨露轨迹,到深夜便利店关东煮的蒸汽弧线。心理学家陈海贤提出"微光收集疗法",用手机拍摄100个平凡瞬间完成认知重塑。


相信你已经发现,《呼吸》中没有所谓的高大上的心理理论,没有需要重复的固定做法。正如某位对《呼吸》的一句评论:读着读着,就跟着行动了起来”。


绝美插画,看得见的高级感

打造沉浸式心灵按摩体验


《呼吸》杂志选用带有细微纹理的特种纸,这种纸张不仅触感柔和,还能在翻页时发出轻柔的沙沙声。


有读者形容这种触感“像抚摸亚麻布料的肌理”,搭配适中的克重,既保证书页的挺括感又不显笨重。  


全彩印刷的插画和自然摄影贯穿始终,画面色调多以低饱和的莫兰迪色系为主


图片


例如第10期用流动的水波纹隐喻时间,第7期森林摄影的绿色光谱经过特殊油墨处理,视觉上能有效缓解眼部疲劳。


设计师还引入中国原创艺术家的作品,如插画师非鱼的《三色堇》系列,将艺术疗愈融入版面设计。  


专题页采用“群岛式排版”,图文错落分布,引导视线自然流动而非线性阅读,帮助读者从手机屏幕的碎片化信息中抽离。  


图片


这些设计并非刻意追求华丽,而是基于实际阅读场景的考量。通勤路上翻几页,纸张的触感和油墨味道比电子书更能让人松弛下来。


杂志的版面设计留白有度,文字之间的间隙缓缓流动的时间,让人不自觉地放慢阅读速度。阅读的节奏慢下来,心情也变得柔软。


那些关于自我肯定、生活仪式感和去大自然的探讨,在翻阅的沙沙声中重拾我们被手机、焦虑抢占的注意力。


图片


中文版《呼吸》如今已有13期内容和大家见面,不知道看过《呼吸》的读者们对哪一期印象最深刻?


《呼吸13:与自己的深度关系》

图片


《呼吸》1-12册

图片



编辑:醒醒 | 审核:孙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