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躲不掉了?廉政公署行动,逮捕10人只是一个开始?

图片

港府出手,这次李嘉诚躲不掉了?

前几天,香港廉政公署发了一个公告,内容是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开发的观塘安达臣道港人首置盘项目,因为钢筋工程偷工减料被立案调查了。

港口交易的风波还没过去,新的舆论风暴又来了,97岁高龄的李嘉诚,正值多事之秋。

一向以经营稳健著称的长实,怎么会在房地产上翻车?这次港府逮捕10人,难道只是一个开始?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图片

逮捕10人!长实翻车

长实翻车的这个项目是“港人首置盘”,原本计划是建设6栋将近3000户的一个住宅。

首置盘,顾名思义其实是个惠及民生的住宅类项目,其中有1000套会打八折卖给首次在香港购房的年轻人。

众所周知香港房价寸土寸金,这个项目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长实出事了。

根据廉政公署的通报,据报案最开始只有一栋楼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

但等到展开调查,事态变得严重了,整个项目6栋楼,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什么缺钢筋、钢筋规格不对、位置不对等等。

如此重要的项目,竟然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不就是要建危楼吗?

更关键的在于,这还不是施工失误,而就是钢筋分包商为了多捞油水,直接贿赂了工程的监管人员,使用假文件来掩盖问题的真相。

事发后,总承包商、员工顾问、公司监督员等等,共计10人均被逮捕,观塘安达臣道的楼盘也已被屋宇署勒令停工。

廉政公署正评估安全隐患,要求发展商提交补救方案。

图片

闹出这么大的事,长实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表态“小心驶得万年船”,说长实集团财务健康且88%利润来自收租物业等经常性收入。

对此外界认为,这是长实表示自家实力强劲,足以抵御外部风险。

赔一个项目,对李嘉诚和长实确实不算问题,但谁知道,这会不会只是一个开始?

李嘉诚商誉危机

坦白来说,最近这些年李嘉诚数次引爆舆论,口碑并不是太好。

或者更直白点,李嘉诚已经不止一次遭遇商誉危机。

比如2015年,因为李嘉诚从内地撤资,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火爆全网,文中直言长和系撤走中国资产,是“失守道义”的行为。

估计很多人还有印象,当时李嘉诚在网上几乎人人喊打,公共形象一落千丈,直至今日很多人仍对其心有芥蒂。

图片

再比如2025年,10年时间过去,李嘉诚又一次因为“撤资”引发争议。

具体来看,长实集团准备把旗下43个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包括两个巴拿马运河港口的经营权。

而这笔交易的大背景,是中美博弈如火如荼,特朗普多次放狠话,一边说对巴拿马运河势在必得,不排除使用武力手段,另一边又说等收回巴拿马运河,要专门对中国商船收取天价过路费。

可想而知,李嘉诚要在这种敏感期把港口卖给美国财团,怎么可能不出事?

港媒大公报数次发声,前后两任特首表态,后面国家监管总局更是亲自下场,长实集团吃上了一记反垄断的铁锤。

时至今日,这笔交易仍未完成,而且李嘉诚的港口不仅没卖出去,还惹了一身骚。

图片

只是一个开始?

这次长实集团在房地产上翻车,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这些年来,长实集团一直是房企里经营最稳的那一个,即便这几年很多房企日子过得苦不堪言,长实依旧活得还不错。

曾经“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嘉诚,现在闹出这种风波,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二是李嘉诚的港口交易风波还没结束。

之前港口交易暂停后,李嘉诚曾用出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简单来说,就是把43个港口进行拆分,引入了意大利船王家族作为新买家。

把除两个巴拿马运河港口外的其余港口,统统卖给船王家族,两个巴拿马运河港口则继续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以此来规避审查。

只不过,李嘉诚刚做出小动作,国家监管总局就明确表态,“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否则后果自负”。

经此之后,李嘉诚的港口交易才算彻底暂停,至于李嘉诚是什么打算,谁也说不清。

也正是因此,这次廉政公署发起“战鼓行动”,第一通鼓就敲到了长实身上,是不是意味深长?

明面上是工程的问题,实际上会不会只是一个“开胃菜”,可能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图片

写在最后:

李嘉诚叱咤商海一生,鲐背之年却风波不断,难免令人唏嘘。

而这位李超人的商誉危机,或许对某些人来说,也是一种警钟。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