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5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的“2025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北京)学术研讨会暨中青年作曲家交流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圆满收官。本次盛会以“广覆盖、重实践、创特色”为亮点,聚焦音乐创作、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三大核心领域,集结数百位全国音乐领域权威专家与新锐力量。会议通过学术研讨与艺术实践的深度碰撞,搭建高水平学术与实践平台,挖掘并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青年作曲家和理论人才,以多维视角探讨中国音乐的当代发展之路。
国音启幕,共襄音乐盛宴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在开幕式上强调,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聚焦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时代命题,在音乐创作、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等领域开拓创新,期待音乐界同仁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中国音乐迈向世界前列。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指出,中国音乐的当代发展离不开学术与创作的协同推进、传统与创新的深度融合,更需要一代代音乐人薪火相传,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奋勇担当。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高为杰作为作曲家代表,充分肯定了本次全国性学术活动的重要意义,期待通过此次盛会,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开启辉煌新篇章。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志武主持仪式。
专家授道,青年聚首
会议期间,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教授,著名作曲家、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学院邦菲尔斯杰出作曲教授周龙、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教授韦恩·奥昆(Wayne Oquin),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西岡龙彦教授带来多场学术专场讲座。
“全国中青年作曲家作品交流”是本次会议的核心内容之一。组委会从165部投稿作品中,经多轮专业评审,最终遴选出30部佳作。参与交流的30位作曲家构成多元,展现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薪火相传的蓬勃力量。
交流会以五个单元有序推进,现场通过音视频展演、乐谱解析、图文PPT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作曲家们或追溯传统绘画中的色彩韵律,或从民间音乐中提炼创作要素,或借西方先锋派技法解构古典诗词意境,将古今中外的诗歌、绘画、民歌、器乐等多元元素融入于创作。交流会充分展现出年轻一代突破边界的创作胆识,以及自由灵动、充满个性的艺术表达,为当代音乐发展注入了极具生命力的新声。
聚焦学术,论析创作前沿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学术板块,论文宣讲环节从全国92篇投稿中优中选优,15篇兼具学术深度与创新视角的论文最终入选。
本环节分为三个单元进行。宣讲过程中,青年学者们凭借扎实的分析功底、严谨的论证逻辑,综合运用谱例分析、图式表达及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阐述多位中国作曲家作品中的创作理念与技术语言。在他们的研究中,既有对传统音乐元素现代转译的多样化创作路径解析,也有对跨学科技法融合的系统解构,更不乏对作曲家个性化音乐语言的深入挖掘。这些研究成果既彰显了青年学者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与前沿视野,也以多维视角勾勒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繁荣景象。
视唱新作,创建教学新范式
“视唱练耳新作品讲演音乐会”作为本届研讨会的特色活动,以“讲演结合”的创新形式,首创音乐专业基础教学全新范式。国内外160余部作品投稿,40多家单位参与其中,精选15部优秀作品进行现场展示。演出的新作品均从视唱练耳教学角度出发,覆盖不同教学层次,呈现出多样而丰富的体裁形式。这场音乐会不仅是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音乐基础教育新模式的探索。这些作品的实践创新,打开了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新视野,标志着中国音乐基础教育正朝着创新化、国际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乐响八章,奏响时代强音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开幕式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指挥家李心草携手青年指挥家孙一凡,与北京交响乐团共同奏响七位作曲家的管弦乐佳作。
“云上乐响”——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诗画音乐会上,来自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乐团等单位的演奏家们,携哈尼族俄芘、傣族玎琴等特色乐器轮番登台,生动再现梯田春耕、日瑙纵歌节、泼水节等民俗风情。
两场室内乐作品音乐会由指挥家蔡央、朱唯翔、王梓携手中国-东盟当代乐团带来精彩演绎,从地域文化、诗词哲学、自然意象中汲取灵感,尽显当代中青年作曲家多元创新的创作风采。
在中国作曲家管弦乐与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上,指挥家金野执棒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演奏家康宁、晏璐婷共同奏响八位作曲家匠心打造的管弦乐力作。
闭幕式音乐会上,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小艺率先发表闭幕致辞,全面总结本次研讨会成果。指挥家张诚杰携手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与演奏家郑瑀、韩妍、黄晓晴、毛俊澔、宋心馨联袂登台,以八部风格各异的管弦乐作品,为整场盛会献上音乐的终章。
本次会议以“根植传统,呈文化新韵;争鸣思想,绽智慧之光”为指引,搭建起集创作实践、学术研讨、教学展演于一体的多元交流平台。从青年作曲家对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化转译,到学者们围绕作曲技术理论的深度思辨;从管弦乐作品对文化根脉的创新表达,到室内乐在技法融合上的突破探索,再到以视唱练耳新作品展演为代表的首创性教学展示,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蓬勃生机。与会者在深度交流中凝聚智慧,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