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拟分拆境外金矿赴港上市 第一季经营现金流125.3亿增53.3%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中国矿业巨头紫金矿业(601899.SH)拟分拆境外金矿赴港上市。

5月26日,紫金矿业公告称,公司拟将其控股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并计划在上市前将下属多座境外黄金矿山资产重组整合至紫金黄金国际旗下。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拟分拆上市资产由八座位于南美、中亚、非洲和大洋洲的世界级大型黄金矿山组成。

本次分拆完成后,紫金矿业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仍将维持对紫金黄金国际的控制权。紫金黄金国际将进一步深耕境外市场业务,持续推进全球黄金资源开发。

近年,公司加速推进全球产能扩张,2025年矿产金产能计划扩张至85吨,增幅达16%。至2028年,目标进一步上调至100—110吨,相当于再造一个“山东黄金”。

业绩方面,一季报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789.28亿元,同比增长5.55%;归母净利润约101.67亿元,同比增长62.39%;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5.3亿元,同比增长53.33%。

分拆核心资产赴港上市

根据披露,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主营业务为黄金的勘探、开采、加工和销售,主要销售产品为金锭、合质金和金精矿。

本次拟分拆上市资产由八座位于南美、中亚、非洲和大洋洲的世界级大型黄金矿山组成,分别为武里蒂卡金矿、诺顿金田金矿、罗斯贝尔金矿、奥罗拉金矿、吉劳/塔罗金矿、阿基姆金矿(2025年4月16日完成交割)、左岸金矿、波格拉金矿,合计资源量为1799.79吨,合计储量为696.83吨,2024年产量为46.22吨。

截至2024年底,紫金矿业全球黄金资源量达3972.53吨,权益资源量3483.71吨;储量1486.60吨,权益储量1280.66吨。此次分拆的境外金矿,占其全球黄金权益储量的40%,是紫金矿业黄金业务的核心资产。

紫金矿业在本次分拆的背景和目的中提到,有利于拓宽国际优质投资者渠道,降低境外运营风险;提升紫金黄金国际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和并购交易中的竞争力和灵活性;恰逢黄金价格上行周期,有利于推动公司黄金资产价值重估等。

不过,紫金矿业在风险提示中表示,上述八座黄金矿山资产尚未全部完成注入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若后续八座黄金矿山资产注入进展未达预期,可能对本次交易带来不利影响。

黄金和铜产量大幅提升

紫金矿业是世界级矿业巨头,业务覆盖面较广,包括铜、金、锌、碳酸锂等多种金属资源。近几年,紫金矿业铜、金两大业务均出现“量价齐升”态势,业绩随之水涨船高。

根据紫金矿业此前披露的财报,受益于铜、金等主要矿产品资源量、产量和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公司2024年营收突破3000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增超五成至320.5亿元。

具体来看,在产量方面,2024年紫金矿业实现矿产铜107万吨、矿产金73吨、矿产锌(铅)45万吨、矿产银436吨。其中,矿产铜同比增长6%,近五年保持24%复合增长率,为全球主要铜企中矿产铜增长最多的公司之一。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实现矿山产铜164.3万吨,紫金矿业的矿山产铜相当于中国总量的65%。与此同时,铜业务销售收入占紫金矿业2024年营业收入的27.98%(抵销后),毛利占其同期毛利的45.03%。

紫金矿业2025年延续高增长,一季报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789.28亿元,同比增长5.55%;归母净利润约101.67亿元,同比增长62.39%。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公司历史上首次单季度净利润突破百亿元。

对此,紫金矿业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矿产品产量实现增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公司对金属市场的研判能力进一步提升,充分享受了金属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财报披露,黄金和铜的产量大幅提升是净利润大增的基础。2025年一季度,紫金矿业矿山产金产量同比增加13.45%,矿山产铜同比增加9.49%。紫金矿业规划在2025年矿产铜、金产量规划同比分别增加7.5%、16.4%至115万吨和85吨,一季度的产量表现整体符合预期。

同时,紫金矿业的经营现金流也在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5.3亿元,较2024年一季度增长53.33%。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紫金矿业资产负债率为58%,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公司计划2025年分红不低于74亿元,股息率或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