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盘点世乒赛:多哈得与失

AI划重点 · 全文约3150字,阅读需9分钟

1.多哈世乒赛落幕,中国队包揽四冠,完成赛前制定目标,满足大多数球迷期待。

2.自1988年乒乓球入奥以来,中国队在19届世乒赛中10次包揽全部单项冠军,其中近10届奥运后的五届仅有一次完成五项全包。

3.然而,男线单点优势不明显,需要林诗栋和梁靖崑成长,以及尽快找到稳定的四五号选手补上位。

4.女线方面,海产姐妹带着蒯曼已基本成型,陈幸同和王艺迪作为三大主力,未来三年应无大碍。

5.最后,樊振东是否会回归仍是疑问,这将取决于他的决定以及新任乒协主席王励勤的力度。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巴黎奥运会之后的第一个大考——多哈世乒赛落幕了,虽然中国队没能包揽五冠,但仍不失为大团圆的结局,也基本完成了赛前制定的目标,让那些事先准备看国乒笑话的人狠狠打脸。王楚钦登顶,孙颖莎卫冕,莎头混双三连冠,满足了大多数中国球迷的期待,另外,蒯曼作为下届奥运会为双打储备的种子选手,这次也和王曼昱一起拿到了女双冠军,通过了检验,同时也通过这个大赛的单项冠军提振了信心。那么,这次多哈的四冠,放在国乒征战世乒赛的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我们从1988年乒乓球入奥以来的19届世乒赛来看,中国队一共有10次包揽全部单项冠军,其中包括2015年许昕和韩国梁夏银跨国组合拿到的混双冠军。看上去比例超过一半,但如果只看每次奥运后的世乒赛,10届里中国队只有3次能够包揽全部单项,而近10届世乒赛里,奥运后的五届,中国队只有一次也就是2009年那次完成了五项全包。其他四届,都丢掉了至少一项冠军,2013年甚至丢掉了男双和混双两项冠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其实就和我赛前发视频说的一样,就是中国队更重视奥运会前一年的世乒赛。作为奥运战略的一部分,奥运前一年的世乒赛才是真正的摸底考试,而这次世乒赛的成绩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下一年的奥运会,有着风向标的作用。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男单丢冠,而恰恰在前一年2003年巴黎世乒赛上,中国队也丢了男单冠军,甚至没能进入决赛。这都不是偶然现象,再比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队无缘男单金牌,而前一年的千叶世乒赛,国乒同样没拿到男单冠军;再往前,1988年汉城奥运会女双冠军是韩国的玄静和/梁英子,而前一年的印度新德里世乒赛,女双冠军也是这两个人。这就是奥运前一年世乒赛的指向性作用,所以为什么中国队一向比较重视,因为确实指向性非常明显,对奥运来说,参考意义也比较大。

         而奥运后一年的世乒赛,更多的作用是老将休整,新人练兵,同时也是给队伍更新换代、考察人选的机会,甚至很多时候,在新的奥运周期里,球队需要选出新的建队核心,并且围绕着新核心重新构建和磨合奥运阵容。这次多哈的比赛,在这方面就有着非常浓重的意味。应该说,从结果来看,国乒想达到的目的都达到了,并且可以说是超额完成。首先,王楚钦的夺冠,不仅是对自己的正名,也让球队可以更坚定地以他为核心,重新打造下届奥运会的阵容。因为所有球迷都知道,这几年来外界对他的诟病是什么,有一个大赛冠军在手,可以让他新一代旗手的身份更为名正言顺。其次,孙颖莎和王曼昱会师女单决赛,让女队的建队基石更为巩固,两个人的表现也延续了中国女队多年以来双保险的传承。最后,女双王曼昱和蒯曼夺冠,也让下届奥运会女双人选一锤定音,也更清晰地定位了蒯曼未来三年在队里面的角色,就是两项双打一肩挑,所以这也和我赛前分析名单的时候说的一样,蒯曼这次单打没上,对个人或许是损失,但对球队来说其实无所谓,毕竟下届奥运无论是单打还是团体里的单打,基本上都还轮不到她担纲。

         上面三点是这次多哈的得,下面说一下失,也就是问题。首先,男线虽然这次夺冠,但单点优势并不明显,虽然从单个球队的实力来看,中国队的整体实力依然占优,因为外协很难找到一个队能有三名左右的顶尖高手。但作为单打来说,中国队面临的不是某支球队的冲击,而是世界打中国的局面。我们可以把雨果、小布、张本等等这些人看作是一个队,也就是世界联队,中国队要夺冠,必须要抵挡住世界联队的联手冲击。从这一点来看,只靠王楚钦一个人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林诗栋成长得再快一点,同时需要梁靖崑再往上顶一顶。当然,两个人奥运会后这一段时间其实表现得已经不错了,大胖这次之前很长时间没输外战,林诗栋也登上了世一,但如果对标前辈的话,没有大赛单打冠军,显得份量上就还差点意思。像之前无论是孔刘双子星时代,还是二王一马时代,还是三剑客时代,还是龙胖时代,队里的核心都不只一个人有大赛单打冠军在手,大赛的单打冠军,就像武林高手手里的法宝,你没有也可以是高手,但有了更如虎添翼,心里面会更踏实。特别是高手对决,大家水平差不多,但我有冠军,你没有,你在档次上就差点意思,哥们吃过见过,多少会有点心理优势。这次王楚钦已经有了突破,另外两个人如果想在下届奥运会有所作为,也需要跟上了。毕竟以国乒奥运金牌选手的标准衡量,大赛冠军是一个硬指标。平时都没夺冠,上奥运直接拿金牌,就像你平时摸底的成绩是蓝翔,高考想直接考北大,不是说不可能,只能说难度太大。还有一点,在国乒男线上,除了这前三号之外,还需要尽快找到相对稳定的四五号选手补上位。现在的情况,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就是除了前三号之外,国乒五虎的四五号位居然是缺失的,是虚位以待的,无论是林高远、还是向鹏,黄有政,陈垣宇,目前都没有过硬的成绩来支持他们坐上四五号位,同时在表现上,也和现有前三号有着明显的代沟。但再往后看,也确实是蜀中无大将,其他人还不如他们,从这次参加世乒赛选拨的阵容就可以看出来,以前的选拨我们有底气叫地表最强,地表最强12人,也就是说队里面有12个,至少也是七八个人有冲击主力的实力,现在肯定是不敢叫了,现在连地表五强都凑不上了,再叫地表最强,别说外协那三强,就连后面的达科、张禹珍、弗朗西斯卡这些都得笑了啊。

       说完了男单,再说一下男双。这次男双丢冠,单从成绩上来看,其实不是什么大事,又不是没丢过,近八届已经丢了三次了。但是,问题出在人选上,这次的人选显然对于奥运会来说是不具有参考意义的,像黄有政和林高远,大概率是上不了下届奥运的。在男双重新入奥之后,国乒现在急需打造出一到两双稳定的双打组合来,从而形成良性竞争。但目前来看,难点还是在人选上,毕竟现在连五虎都凑不出来,想打造两对男双,确实有点巧妇无米的感觉。黄有政有潜力,但是为下下届奥运会准备的,其他几个主力里,能够稳定输出的左手只有王楚钦,目前来看,如果想奥运双打拿成绩,看来只能让王楚钦和林诗栋或大胖配配看。这次因为选择了让莎头再战混双,所以为了避免兼三,王楚钦没有打男双,但如果奥运会确定了让动漫打混双,那王楚钦兼一下男双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有人说不还需要打团体吗,那不就又兼三了吗?现在是这样,如果按混团世界杯的赛制看,团体严格来说,已经不算是兼项了,因为分工比较细,你平时打单打,团体还是打单打,平时打混双,团体基本也是打混双,团体里的双打也大概率会让平时就重点打造的双打组合上,很少会出现以前团体赛制下那种,我本来奥运没有双打,但为了团体还需要花时间专门练一下双打的情况。所以我的判断是,奥运混双上动漫,双打上大头,这样两项都有竞争力。如果混双还是上莎头,虽然目前看夺金概率是会大一些,但男双谁打呢?现在离奥运还有三年,到时候就看教练组怎么取舍了,是冲击两金,还是重点保一金,还是说狠一点,直接冲三金,让王楚钦能者多劳兼三。当然,这种可能性我觉得不是太大。另外,现在在队里左手这么紧缺的情况下,我觉得也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左右配吧,像以前刘国梁孔令辉,邓亚萍乔红都是两个右手,成绩也不差,可以尝试配一下林诗栋和梁靖崑看看效果。像日本队,据张本美和说,这次世乒赛之后,她将和哥哥张本智和一起尝试搭配打混双,也是两个右手。所以如果战术设计得当,两个右手也不是问题。

        女线方面,海产姐妹带着蒯曼,这三驾马车已经基本成型了,如果不是有严重伤病,未来三年动的概率不大。像蒯曼是左手,目前即使想找人代替,也很难找到合适人选。另外加上油箱还有油的陈幸同王艺迪,二人作为三大主力的扫雷排头兵,从实力看,再顶两年应该也没有问题。后面就看有没有小将能冒出来对两个人形成冲击了。现在还看不出有人能直接冲击前三号,即使有,肯定也是先轮换王艺迪和陈幸同,慢慢再往上走,徐图进取。想复制2017年孙颖莎那种火箭一般的上升速度,那只能等下次天降紫薇星了。

        最后一个疑问就还是老生常谈的,樊振东会不会回归,要不要回归?如果小胖回归,那队里现在的很多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比如男单的双保险,男单的大赛冠军底气,也包括男双的人选,甚至混双都多了一个选择,可能很多人都忘了,小胖也是打过混双的,而且成绩都不差,他和现在队里的王曼昱,钱天一,还有蒯曼都搭过,他和蒯曼组成的多风快递组合,首次参赛就在2022年的澳门冠军赛上赢了莎头,那次比赛只是最后决赛输给了许昕和刘诗雯这对奥运选手。如果小胖真要回归的话,那国乒这盘大棋真就活了,人选上捉襟见肘的情况肯定是会大大改善。当然,一切还是要等到年底的全运会后,看看到时候小胖自己的决定,同时考验的也是新任乒协主席王励勤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