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莫被病变“掩盖”病变 | 有医说医

□信阳市人民医院 董士海

这是个62岁的男性患者,因为发现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来我院就诊,要求行食管肿物切除治疗。

经术前检查,该患者无明显禁忌证,遂行内镜下食管肿物切除治疗。

要说切除黏膜下的小瘤子,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操作,但我一直谨记着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学习时梁宝松主任的教导:

身为医者,需要在内心警告自己,只有当胃镜完全退到体外,才算是完成检查;当发现病变的时候,还要警惕别处是否存在病变。

梁宝松主任告诉我,当拿起胃镜,特别是在发现了一个病变的时候,往往会特别兴奋。此时注意力容易被这个病变所吸引,导致在后续的检查中无意识放松警惕,有时就可能造成漏诊的发生。

这不,为该患者进行手术时,我在发现肿物后,又在肿物上端约5厘米处发现了一处病变:黏膜粗糙发红、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

这一病变和周围差别不大,特别不容易看出来,切换成NBI(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观察见茶色征,用放大内镜观察可见微血管扩张、扭曲、不规则,考虑食管早期肿瘤。

和患者家属沟通后,又进行了食管黏膜剥离术+食管肿物切除术,顺利切除病变。

术后病理检查和术前评估一致,为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原位癌)。病变周边阴性、底部阴性,没有脉管和淋巴管浸润,也就是说,这个食道早癌获得了治愈的效果。

这个患者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他得了早癌,幸运的是病变是早期的,通过内镜即可完全切除获得治愈,对其生活质量基本没有影响。

最后要提醒的是,消化道肿瘤是可防可治的,建议以下人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

  • 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

  • 消化系统疾病高危人群,包括有食管癌胃癌、肠癌家族史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经常喝酒、吸烟者,饮食不规律者,喜吃腌制食品、烫食者,经常熬夜者,情绪不良者等。

  • 已出现消化道不适的人群,如胃部不适者(上腹痛、下腹痛、泛酸、嗳气、饱胀等)、肠道不适者(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改变)等。

  • 正常体检时发现CEA、CA199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尽快做胃肠镜以进一步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