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不是艳情小说,在描写很多床笫之欢时,都是一笔带过,绝不像同时期的那些小说,用大量笔墨浓词艳语地细描。这也是《红楼梦》基本不用所谓“删减版”里能阅读的原因。
然而事有例外,谁也想不到的是,当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和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作者还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略一皴染(脂砚斋评)即止,到第二十一回写贾琏与多姑娘偷欢时却放了个大招,那一段近百的文字,尽管也不是那么平铺直叙,却也属实露骨的可以。
为什么贾琏与多姑娘做的荒唐事,曹雪芹会写得那么露骨那么丑?我认为应该是有这么几个原因的。
首先,难脱历史窠臼。《红楼梦》同期的很多世情小说,描写男女艳情之事的情节屡见不鲜。《红楼梦》的前面几回,也确实有同期小说文字的影子,说明最初版本也受到当时文风的影响。最终《红楼梦》脱颖而出,源于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之功,相信很多情节,各个版本早已面目全非。
而现行的《红楼梦》,无论是程高本还是脂评本,都属于合订本,很难说哪一部分是早期的稿子,哪一部分是最终版本,像贾琏与多姑娘的丑事文字,不能排除是早期未删减的版本。
其次,有没有可能这段文字是曹雪芹故意创作表达并保留的呢?当然也有可能。皆因这段文字虽露骨,但对情节推动和人物刻画却是神来之笔。
当时贾琏的女儿大姐儿正生着天花,虽然大夫说不险,但天花在当时也属于致命之病,按说父女连心,贾琏但凡在乎女儿,哪可能与多姑娘厮混?
可贾琏借脱离王熙凤住进外书房之机,全然不顾为女儿“斋戒”,很快与多姑娘勾搭成奸,他表现的越是不堪,就越是大讽刺。对巧姐和王熙凤来说就越是悲剧。
巧姐身为女儿,从出生就不受重视,名字都没有一个,她在病重时,父亲却在胡闹,可见是全无心肝,这是她一生悲剧的源头。
王熙凤只生了女儿,作为嫡长孙媳妇没有儿子,更是千夫所指,也成为她日后所有不幸的根源。
此时贾琏去到多姑娘家鬼混,后面就叫鲍二媳妇来家里胡搞,再后来干脆偷娶尤二姐在外头,一步步变本加厉,终将王熙凤逼至万劫不复。
所以贾琏与多姑娘越丑,实际就越表现出贾府末世继承人的不堪,王熙凤和巧姐母女的悲情,也预告了王熙凤与贾琏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最后,贾琏与多姑娘的这段情事,不排除也是曹雪芹在伏笔人物原型。不但这段文字让人一见就容易想起来《金瓶梅》,就连贾琏与多姑娘身上,也都是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影子。
贾琏与多姑娘、尤二姐和秋桐的关系,分明是借鉴了西门庆与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人物性格和经历也多有相似之处。
尤其多姑娘,本是赖大家的丫头,作风放荡不羁,被赖大嫁给了不成器的烂厨子多浑虫,怎么看都有潘金莲被嫁给武大郎的意思。而且多姑娘的性格和行为,更有潘金莲的影子。
曹雪芹会保留这段文字,也不排除是借以告知:贾琏几个人物借鉴了《金瓶梅》故事,就像如今引用“文献资料”要标注一样。
至于具体原因,如今没有谁能真正了解,以上三点解读,也只是就着人物和故事情节作一定的推测。
再唠叨一句:《红楼梦》解读,所谓详实的证据往往并不存在。没有结局怎么说都是“假”,只能算作读书人的各自理解。而“真”永远都不存在,就像维纳斯的那两条手臂,原本应该如何摆放,是不可能被真正还原的一样。
但没有结局并不表示没有依据的天马行空胡乱想象。原文原本依旧是最重要的解读依据。只要在此范围内解读,能够自洽,那就形成一个观点了。至于这个观点,就没有所谓的“对错”,而只是认同与反对的立场。认同者观点趋同,反对者另有观点,那些动辄持“胡说八道,牵强附会”这样论调的,其实根本没有立场。这就是自媒体时代《红楼梦》的现状。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vx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您或许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