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豪”起来的背后,是企业发展正常的战略转型

AI划重点 · 全文约4240字,阅读需13分钟

1.利物浦企业发展正常的战略转型,从建立数据团队到复兴及基建投资,再到全球品牌建立,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2.芬威集团在三阶段战略调整中,对利物浦的球场进行大规模修缮和扩建,提高俱乐部的盈利能力和商业拓展能力。

3.爱德华兹的回归对利物浦的战略调整至关重要,他致力于打造更专业、现代的足球业务运营体系。

4.与此同时,利物浦在品牌成长期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商业收入持续增长。

5.未来,利物浦将继续扩建安菲尔德球场,探索新商业合作伙伴,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我的往期文章里,提到过一嘴:

药厂双子星,会给利物浦带来什么?

我看到社交媒体也有自嗨的利物浦球迷,将此归结于阿诺德离队让氛围感觉尊严受到挑衅。

图片

纯粹就是一种自嗨式的理解,企业运营和资本运作,不是看尊严的,而是看利益。


【1】芬威集团转性了

在英超的最后一轮比赛直播里,著名的评论员詹俊老师提到过一嘴:

芬威集团在最近一改往日的运营策略,无论是波士顿红袜,还是冰球,以及利物浦,都花了大量的资金续约和引援,红袜队更是创纪录地支出了奢侈税(Luxury Tax)。

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2025 年,波士顿红袜队超出了奢侈税门槛,这意味着他们将对超出 2.41 亿美元限额的薪资支出缴纳 20% 的税款。

这是自 2022 年以来他们首次超出奢侈税。据估计,他们的薪资支出约为 2.48 亿美元,为俱乐部历史最高。

图片

而另一方面,安菲尔德这边修缮球场好像挖到石油了。

引进维尔茨的总支出预计要超过2亿欧元(含球员薪资),再加上已经确定的弗林蓬,已经在接触的科尔克兹,现在连哲凯赖什、埃基蒂克也都在观察了。

图片

如果仅仅是安菲尔德,普通球迷还能理解是阿诺德的刺激,但是连带波士顿红袜,以及芬威名下的冰球队,那么这背后一定不是单纯的,而是有一定的利益。

而这个利益测算,也推动了Fenway Sports Management的全球运营策略调整。

下面的内容,由于我个人不看棒球,我就不用Boston Red Sox的资料,以利物浦为案例详细叙述。


【2】芬威集团的三步战略

我们先来看看利物浦,芬威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控制的利物浦,几乎每年都会发布对应的财报,财年截止到5月31日。

这基本也透露出芬威集团对旗下体育品牌的运营战略的不同,这就好比是玄德公三顾茅庐,孔明隆中对提出的战略规划方案一样——战略方向是会变动的,是会调整的,会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不同而改变。

图片

有了战略调整的支持,昭烈帝不会一直寄人篱下,他可以控制荆南,入蜀,图汉中,而不是一直都被曹操追着屁股后面跑。

同样,芬威集团也是。

(1)第一阶段:建立数据团队(2010-2015)

在2010年,FSG对利物浦完成了价值约3亿的收购结束之后,基本就开始制定俱乐部未来的战略方向了,第一个阶段是通过自然地提升联赛成绩来稳定利物浦的收入。

在第一阶段,FSG并没有对球队的硬件设施进行大动干戈,主要是解决人的问题:

图片

比方说Michael Edwards,他和老雷在热刺的亮眼表现被招入麾下。

不过当时组建的数据部门,Edwards并不是以总监的身份,更多是以一个Team Leader的身份,行使建议权。

图片

在2012年左右,由于国王达格利什的“本土化”引援失败,彼时带领Edwards进入利物浦的法国人莫利引咎辞职,而Edwards也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这也是后面利物浦球迷较为熟悉的「转会委员会」的由来,而2011年,站稳脚跟的Edwards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说服了Ian Graham——一位剑桥物理学博士,来和他共同分担工作上的数据模型建立。

图片

而Ian Graham的贡献,其实是巨大的。

其实正是Graham和Edwards的精诚合作,芬威的利物浦在第一阶段才能在稳定当中有所提升,根据Dr. Graham的《How to Win the Premier League》一书中,他谈到了数据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对于像彼时的利物浦而言:

图片

“我们试图开发新的模型,新的方法来理解足球,”他说。“我们的想法是,每一条数据都能影响俱乐部的足球内部。”

“所以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关注俱乐部的商业表现。而是财务数据,比如欧冠和英超联赛的奖金是多少,转会费是多少,球员的薪水是多少,以及球场上的表现数据。”

图片

“从这种分析中,你首先会发现,每个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巨额收入大部分都花在了球员身上。因此,英超联赛平均65%的收入用于球员工资,25%用于转会费。”

“这25%中的一部分是通过转会销售赚回来的。但总支出占收入的25%。”

图片

毕竟,在全球品牌还没建立之前,小本经营自负盈亏的投机方式,更符合当时的利物浦——考虑到芬威的老板亨利,其发家也是因为魔球理论(Moneyball),双方很容易形成一拍即合的思维方式。

而在小本经营的过程里,利物浦也在进一步累积其财力和品牌的影响。


(2)第二阶段:复兴及基建投资(2015-2023)——品牌导入期

就2010年收购利物浦以来,到2016年,克洛普完整入主一年,算是第一个摸索累积实力的阶段。

而与2015年克洛普到岗同年,芬威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计划。

图片

这个计划其实是颇为激进的,我们可以把这个计划和温格时期的阿森纳酋长球场建设计划相比。

2015年1月,芬威采取了无息贷款的方式,开始翻新利物浦的安菲尔德球场,并针对主看台(Main Stand)进行扩建,扩建会带来额外8500-9000个座位,安菲尔德的容纳人数,也会从45000提升到54000 。

图片

这次扩建,还会额外新建立媒体中心、VIP包厢、翻新更衣室、球员通道、办公空间。

球员通道和办公空间是给内部工作人员用的,媒体中心主要是为了接下来大展宏图的商业扩张做的面子工程,而VIP包厢是实打实地增加了LFC的收入。

这次的工程总共消耗了1.14亿英镑,20个月的建设周期。

图片

一直到2016年8月,主看台扩建工程才算完成,正常投入使用。

我们来看看2017年利物浦的财报概览:

图片

这种对球场开刀的工程,会极大地增加俱乐部的后续盈利能力和商业拓展能力,一个赛季的比赛日收入能增长1200万英镑,大约8年左右能够回本,此后就是一直盈利的。

克洛普的成绩稳定,和相当有观赏性的打法,配合彼时还是做商业开发负责人的Billy Morgan,以及市场部的推广,利物浦的社交媒体关注逐年以创纪录的增长在提高。

图片


(3)第三阶段:(2019-2023)品牌成长期

在2019年利物浦获得了欧冠冠军,次年获得了英超冠军,基本达到第二阶段的战略成果。

在2019年,利物浦的球衣合作商也从NB变换成为Nike,此后利物浦开始布局全球品牌推进,周边销售屡破新高,赞助收入也水涨船高——这一切都是利物浦品牌增长带来的结果,正式从品牌导入期进入品牌成长期。

图片

与此同时,早期芬威投资修缮球场的投资,因为2019年全球疫情而突然骤降,这意味着原本芬威集团战略规划的回本周期增加。(特别是2019-2020年空场所带来的收入下滑是巨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不止是球场,芬威集团在硬件上的投资要丰富得多。

图片

2017年,FSG启动了位于Kirkby的AXA训练中心的翻新计划,这笔硬件投资总共耗资约5000万英镑,由于AXA赞助冠名,原名为Academy的训练中心,现在被称之为AXA Training Centre。

这次的翻新还扩地了,总面积提升至32,000 平方米,与此同时在Main Building里,单独设立了:

图片

一线队和U21球队的独立健身房;

 一个大型室内体育馆; 

一个游泳池; 

一个大型水疗中心; 

专业的运动康复和医疗套房以及休闲区和餐饮区......

而由于疫情的原因,一直到2020年AXA才最终交付。(这也是被猜测吸引维尔茨加盟的原因之一)

图片

这还没完,还有2021年9月启动的Anfield Road Stand看台的扩建,原计划2023夏完工,因承包商Buckingham倒闭延迟,一直到2024年1月才交付........

这笔投资了8,000万英镑,耗时28个月扩建的球场,额外又增加了大约7000个座席,总容量来到了61,000人。

很多施工延期交付,其建造成本一般都会大幅上涨——这是由于延期后的施工人员工资,以及其建材成本的上涨,会进一步拖累财政。

图片

各位应该也知道代英搞笑的烂尾高铁项目吧?大概是一个性质的东西,其实包括热刺和枪手的新球场建设,也是因为工期问题导致成本以不可限度的提高,拖累了财政。

可以说,从2015年开始,FSG在利物浦真的化身为基建狂魔。

基本上投入在基建的时间,我给画了一张图:(因为是网上收集的资料,所以具体时间段会有差异)

图片

除了2016年秋天到2017年夏季之外,几乎都在为其修基建买单。

而对比利物浦的转会窗,我们也可以看到,2015年夏窗,利物浦卖出了斯特林(6000万英镑),引进了本特克和菲尔米诺(约8000万英镑)。

此后一直都是这样的小打小闹,微微带个3000-5000万左右的转会净投入基本就到头了。

品牌成长期对基建的扩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拓展渠道,拓展收益的上限而设置的。


(3)第四阶段:全球品牌建立(2025年起)品牌成熟期

基建背后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我们拿截止到5月31日的2024年财报可以看到。

由于2022年中场“老弱病残孕”,导致2023年无缘欧冠,转播收入(媒体收入)骤减,但是商业收入对比2022年还是持续增长了13.2%,而2024年1月完工的Anfield Road Stand,导致比赛日收入增加了27%。

图片

相比之下,总共6亿,增长了8%的行政收入其实并不算什么。

虽然有着大约5000万左右的亏本,但是马上到2025年,球衣合作商也会从原本的耐克再次变回2005年的阿迪达斯。

图片

赞助收入也会再次提高一个台阶。

而由于从2015年开始到2024年一直断断续续地在修基建,使得球队的固定资产提升:

图片

固定资产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了贷款的额度,也就是杠杆的额度。

而根据财报当中的长期规划,我们依然能看到芬威集团的利物浦提出「继续扩建安菲尔德球场,探索新商业合作伙伴,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的计划。

而对比此前2020年的商业开发,利物浦的增长幅度是惊人的。

2020年:商业收入2.17亿英镑; 2024年:商业收入3.084亿英镑。

这个阶段,其实利物浦对标的俱乐部就已经换了,换成这几个:

图片

进一步放大品牌的影响力。


【3】战略调整的背后:爱德华兹的回归很重要

2024年1月,时任功勋主帅克洛普宣布赛季末离任。

图片

而此前的足球总监爱德华兹,在2月底以一种全新的职位回归:

Chief Executive of Football at Fenway Sports Group (芬威集团足球首席执行官)

这个职位操作的不仅仅是引援,出售,续约的问题,而是整个芬威集团足球业务的运营,商业开发,品牌等。

图片

爱德华兹的回归,更多是克洛普离任之后俱乐部高层架构的一次重塑。

原本保守的戈登退居幕后,而爱德华兹和比利霍根则挑起了大梁:

图片

从俱乐部目前变动的架构来说,俱乐部正在消除原本克洛普时代留下来的Manager架构,朝着更专业,更现代,各司其职的方向行动。

而爱德华兹在第四阶段的回归,打造的更像是一种皇马、巴塞罗那、拜仁等的生态位。

在全球化流量争夺中,品牌的沉寂比财政亏损更可怕。

足球俱乐部的价值,不再只由转播合同与门票决定,而是由“全周期内容输出能力”主导。

图片

皇马的生态位,更多是以成名球星带来的商业收入,从而延伸到“控制话语权”的情绪消费。

全球品牌的的建立对于流量和消费的提振,如果做好风险管控的话,像是一笔流量收割的巨大生意。

而按照德勤的报告来说:

图片

截止到2027年之前,由于此前的固定合同,其电视转播收入分成的比例并不会有显著的提高。

而同样是德勤的报告:

在财富榜单上排名前十的俱乐部,其商业收入占据俱乐部总收入比例约48%。

图片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10名以后的球队,也就是说。

在足球比赛这门生意里,其内在价值逻辑,已经发展为“全周期内容输出能力”主导。

只是,在这个过程里,克洛普在安菲尔德,不可避免地如温格之于阿森纳,努力维持着成长期品牌所谓“豪门”的底线。

图片

只是,一个功成身退,一个被自家球迷赶出去.......实在是令人唏嘘。

阿诺德?

一个连英格兰国家队的首发都进入不了的球员,能有那么大能耐逼迫芬威花钱吗?也把这个孩子想得未免太过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