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拉满!来这里体验未来花园城市

自动巡护机器人、板栗采收机器人、未来生活试验田……以“绿色科技 多彩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周今天(5月27日)拉开帷幕,103项科技创新成果惊艳亮相,呈现科技赋能下的未来花园城市。
图片

2025年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周主会场现场/记者拍摄

图片

园林巡护机器人/记者拍摄

“欢迎来到北京园林绿化科技周……”上午10点多,在位于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龙潭院区内的北京园林绿化科技周主会场,园林巡护机器人正在院区内巡护,现场科技感拉满,既有鸟类监测机器人、病虫害监测机器人等,也有森林消防无人机、防控杨柳飞絮无人机等。

在一台半人高的无人机前,北京市园林绿化大数据中心工程师吕晖介绍,这是植保无人机,目前主要用于定向给药防治杨柳飞絮,它的特色就在于这有一个摄像头,背后利用AI模型,能够识别出这是杨树的雌株还是雄株,是雌株需要喷药的时候才会喷药,可以实现更加定向精准喷药,避免药剂的浪费。“目前识别率达到置信度78%、76%,我们还会进一步提升,以后是想能够更精确地识别是花穗还是飞絮。”

图片
图片

无人机定向给药防治杨柳飞絮/记者拍摄

在“未来生活试验田”展区,一台绿废3D打印机正在打印,一块精美的徽章逐渐成形。北京林业大学绿废科普团队的朱琳说,绿废3D打印机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比如枯枝落叶,添加进去进行打印,可以打印一些文创,像这种就是利用绿化废弃物的热解油打印的。只要是有打印模型,所有东西基本上都能打印,主要是让绿废枯枝落叶变废为宝,解决一些环境生态问题。

图片

绿废3D打印机/记者拍摄

现场设立了“花园城市创新工厂”、“科普活动与自然教育展区”、“未来生活试验田”等五大特色展区,展示了103项园林科技创新成果。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自然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欢说,今年有很多园林绿化行业的机器人和智能AI的科技产品展示,比如板栗自动采收机器人的视频展示,因为板栗在采收的过程中,它外面有一个栗蓬是带刺的,这个机器人是为了减少栗农在采收板栗的时候受伤,是一个非常友好的设备。“我们希望它的效率能够赶上并最终超过人工采收的速度。再比如居民自己就可以做的雨水收集的一个系统,我们其实想传递更低碳绿色的这种理念,融入我们的生活。”

图片

鸟类监测机器人/记者拍摄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科技周通过“一周一会、多场联动”的形式,汇聚百余项科技创新成果与百项沉浸式体验活动,通过智能感知、数据互联与生态模拟,让市民直观感受科技如何守护绿水青山,活动将持续到6月2日

这次科技周特点就是老百姓参与互动,是科技成果的科普化,比如说森林防火,大家可以参与互动,来了解森林防火怎么形成的,怎么预防,它的危害,包括大家可以来动手亲自的参与手作森林步道,感受到园林绿化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大家也可以关注“首都园林绿化”的公众号,会有到达会场的路径。

图片
图片

2025年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周主会场现场/记者拍摄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朱艳婷,主编程艳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