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上海解放76周年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的年轻演员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感受血脉中的红色基因。7月18日至20日,该剧将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这是一次沉浸式的采风之旅,也是一堂生动的红色文艺党课。上芭艺术总监辛丽丽感慨:“对新一代上芭人而言,创排《百合花》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革命先辈的理想和信念。而唯有读懂他们的选择和牺牲,年轻人才能真正明白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现场(王凯 摄)
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改编自作家茹志鹃的同名小说,由其女儿、作家王安忆亲自操刀。在创作过程中,她以细腻敏锐的文学触觉,将五千余字的经典小说,巧妙转化为充满诗意与张力的芭蕾叙事语言。王安忆曾谈到,改编过程中既要保留原著清新纯真的情感内核,又要适配芭蕾艺术的独特表达,为此她反复推敲每个情节的编排,力求让文学经典在芭蕾舞台上焕发新生。
舞剧以芭蕾这一独特的艺术语汇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坚如磐石的军民鱼水情。在今天“初心不改,百合花开”文艺谈特别直播中,主演纷纷讲述台前幕后的故事,吸引了近15万人次观看。
现场(王凯 摄)
“舞剧故事发生年代离现在较远,在刻画角色、把握情感上有一定难度,需要放下以往的表演习惯,努力传递出角色的淳朴与真诚。”在剧中饰演“新媳妇”的上芭主要演员戚冰雪表示,她将自己平时的所学所悟融入角色中,希望能演好演活“新媳妇”,并通过自己的演绎激发当代青年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将红色精神延续下去。
“00后”演员许靖昆在剧中饰演“通讯员”,他为了体会故事发生年代年轻人的理想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复阅读原著、观看相关电影以了解角色和年代背景。在他看来,“通讯员”这一角色的立体性和复杂性,除了具备扎实的舞蹈技巧,对情感的把握尤为关键。在编导的鼓励和启发下,他从动作、神态等细节入手,逐渐靠近角色,努力呈现出那个年代年轻人的炽热爱国情怀。
同样是“00后”的郭文槿所刻画的青年“大姐”是文工团的战士,在剧中起着特殊的纽带作用,是故事的讲述者。她通过放大对情绪的感受,将其融入到动作里和与对手的互动中,对戏剧表现进行设计,让“大姐”这一角色更加生动鲜活,传递出柔美而内敛的爱。
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从筹备到创作历时四年,凝聚了众多艺术家的心血与热爱。不但邀得作家王安忆亲自改编,用作家独特的笔触,把小说中那份纯净、清新的青春故事搬上了芭蕾舞台。总导演王舸、作曲杨帆、舞美设计秦立运、灯光设计萧丽河等组成的主创团队,也为打造一个有质感又充满想象力的舞台付出了诸多努力。
上芭《百合花》剧组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不仅是一次参观学习,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场对初心的追寻。上芭团长季萍萍说:“我们年轻演员和他们所要塑造的角色虽然不在一个时代,但都是同龄人。我们希望通过这部舞剧,让年轻演员感受同样年轻的先辈为了信仰奉献青春的无畏,也让观众走进剧院,感受那份炽热和感动,从《百合花》的革命情谊中汲取力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