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丨海尔系联手青岛国资,进军机器人赛道

前言
具身智能作为AI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体,正站在技术革新的门槛上。

海尔创投与青岛创新投携手成立的百亿元规模基金,主要投资于整机制造、核心部件、系统集成三大关键领域

这与行业目前面临的[硬件技术突破、算法持续迭代、应用场景落地]三大挑战相契合。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图片

海尔联手青岛国资设立具身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近期,海尔集团宣布将与青岛创投携手,共同设立一只规模达100亿元的具身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海尔创投已与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计划利用这100亿元的产业基金,对具身智能领域进行投资布局。


投资重点将集中在整机设计与制造、基础部件及软件、系统集成及应用等机器人项目上。


海尔创投隶属于海尔金控,负责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的海创母基金。


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合作方,是青岛市财通集团于2021年成立的市级科创投资平台。


该平台主要负责管理政府引导基金,并与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创投、海尔资本、海创汇等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该专项基金将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重点投资于整机设计与制造、基础部件及软件、系统集成及应用等机器人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以支持前沿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早在2017年,青岛创投与海尔创投合作成立了[青岛海域同辉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2018年,双方共同设立了青岛海创新动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再次与海尔创投合作,设立了[山东省海创千峰新旧动能转换基金]


这支[海创千峰基金]的出资额达到35亿元,是青岛市规模较大的产业基金之一。


图片
海尔在机器人领域投资并非偶然


在机器人领域,海尔创投较早进行了布局,其投资的项目包括极智嘉、遨博智能、高仙机器人、潜行创新等


这些项目覆盖了仓储物流、工业操作、商业清洁、医院药房等多个应用场景。


2022年,海尔智家以1.25亿元的现金对价,全资收购了青岛塔波尔机器人公司。


2023年,海创母基金直接投资了巡检场景的天创机器人和工业场景的阿童木机器人。


海尔资本也在今年4月对[清华系]的星海图进行了投资。


2022年4月,为了提升家庭清洁类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竞争力,海尔智家的全资子公司青岛海尔智慧生活电器以1.25亿元收购了青岛波尔机器人100%的股权。


2023年12月,海尔家庭机器人与乐聚机器人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推进AI及机器人在海尔智慧家庭场景中的应用,并助力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024年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海尔与乐聚合作推出了国内首款专为家庭场景设计的服务通用人形机器人——[夸父]Kuavo)。


2025年1月7日,海尔智家投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了海尔兄弟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AI硬件销售、AI应用软件开发以及AI基础软件开发等多个方面。


此举亦象征着海尔智家在AI与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图片

利用场景与供应链的优势完善产业链环节

从全国视角来看,机器人产业发达的地区往往与其区域优势紧密相关,北京和深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青岛市在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方面,至少在三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制造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多样化以及AI产业的深厚积累。


青岛市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为其在细分领域孕育关键企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被誉为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其中减速器的研发难度最大,成本占比最高,约占机器人整机成本的35%。


青岛国华智能、丰光精密等企业的谐波减速器等创新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国内外领先整机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青岛市拥有家电、汽车、轨道交通等六大千亿级产业,形成了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仪器仪表、船舶海工装备四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这些产业将成为机器人技术最前沿的应用场景,并且许多是独有的。


相较于深圳依靠市场资本实现单点突破、合肥通过[国资风投]孵化产业链的做法,青岛选择了一条[国有资本定锚、链主企业搭台、市场化机构操盘]的中间路径。


这种模式既可避免纯市场化投资的短期逐利性,又可克服国有资本效率不足的问题,有望成为其他城市在新兴领域竞争中的参考模式。


基金成立后,青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将迈入[以投促引]的新阶段,这不仅将为本地企业注入活力,还将吸引外部创新资源向青岛汇聚,形成[技术-资本-场景]的闭环。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地规划了[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将AI定位为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之一。


他们致力于在人形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取得突破,力求将北方地区打造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高地以及重要的研发制造中心。


对青岛市而言,智能家电和大健康等产业与家庭服务机器人产业的结合,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一旦政策、资金等条件具备,青岛市需要做的就是吸引人才、进行孵化、建立平台,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如此一来,青岛市打造成为北方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和重要的研发制造中心的目标,将有望得以实现。


图片
尾:


早在2017年,美的集团便以292亿元的代价收购了库卡集团,深入发展工业机器人领域,此举成为美的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之一。


格力电器则强调自主研发,宣称已实现从1kg至600kg负载的机器人产品全系列覆盖,适用于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等多种工业场景。


总体而言,美的与海尔的策略颇为相似,均通过并购手段加速自身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步伐。


除了提高生产效率之外,这些白色家电企业可能还面临着机器人取代传统家电产品的潜在焦虑。


除了海尔,海信集团也在2024年发起了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成立(海尔建设了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海信提出了[工业智能化+家庭服务化]的双引擎驱动机器人战略,旨在加速在全球海信工厂部署工业机器人,并计划推出健康监测机器人。


部分资料参考:LP波谱:《千亿巨头联手青岛,100亿砸向机器人》,凤凰网青岛:《青岛100亿[押注]机器人》,长江商报:《海尔集团扩张拟25亿入局机器人赛道 新时达三年累亏16亿实控人套现13亿》,青小岛:《青岛设立百亿基金,冲击最火赛道》,青报观象山:《一个月吸金120亿!资本为何密集[押注]青岛?》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