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
在高考这场逐梦之旅中,
每一位高三学子都在奋力奔跑。
经验,是前行路上的指引之光。
即日起,
我们陆续推出“清华学子备考锦囊”系列推送文章。
从时间管理到心态调整,
从学科学习窍门到备考冲刺策略,
他们将倾囊相授,
分享自己的独家心得。
希望这些源自真实经历的宝贵经验,
能化作你们的羽翼,
助力跨越重重难关,
圆梦清华园。
本期人物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2024级同学
盛剑丹
盛剑丹个人照片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2024级本科生盛剑丹。谨以此文,献给即将高考的学子们。
三载磨剑,一招功成。对我而言,高考最后的日子似乎就像往常一样,上学、上课、下课、放学,除了笔芯里的墨水少了些许,除了习题册上的笔画多了些许,除了高考倒计时日历上的数字越来越小,除了心中的那根弦又绷紧了一丝……
对于我来说高考最后的日子是无所谓特殊的,就像高三生活的无数个日夜那样,做着相似的事情,只为高考这一个大目标而“运作”。但是对你们中的大多数来说,“誓师大会”让这一天变得足够特别,特别到能够在你们记忆中画上一抹色彩。每一个人都在接收和散发着情绪,这确乎有着超越寻常的感染力。但是激昂和振奋过后是什么,打鸡血和引热血又能维系多久?最坏的结果是睡一觉过后又开始忧虑明天。
他们说,拼尽全力;他们说,珍惜当下,把握每分每秒。其实不用他们说,在特定的身份、情境和时空下,人们自然而然地知晓一些事情,懂得一些道理,产生一些想法。但是明白了这些又怎样?说和做是两回事,知晓和实践是两回事,明白要去做和知道如何去做又是两回事。知和行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就像长途旅行一样,知道起点和终点还不够。中途在哪休息,使用怎样的交通方式,如何解决食物和饮水,如何获取和储存必要的能源……种种问题都需要考虑。人生并非旷野,不能两点一线只顾着冲锋;人生又是旷野,你可以走出无数种路线和曲折。
高三的某个黄昏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也在作文里引用过这句话。但是只要“志”足够坚定就能无坚不摧、无处不达吗?这或许只有真正有“志”的人才能够回答。就我自身而言,我尚未找到自己的志——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在这个年龄段找到自己的志向是十足困难的。当然这里的“志”指的是一个人人生当中的终极目标,是让我们甘之如饴、甘愿奉献一生的向往。
讨论“志”未免太过宏大,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目标上,我愿将这种完成目标的意愿和坚持称作“志气”。志气的效用是有限度的,一是明确目标,二是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精神驱动力。慷慨之辞大抵是为了激发志气,好让学生们在最后的阶段更有动力去备战高考。然而志气提供的驱动力是有时效性的,是需要反复激发的,是反复激发后效果减弱的。因此,光有志气远远不够为你实现目标的旅途供给充足的能量,你需要寻找更多的正反馈,寻找更多自我满足的“借口”。它可以是考试进步,可以是快速完成了一项作业,甚至可以是练习中完整地做对了一道题。总之,你要关注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你要降低自己的满足阈值,你要为自己“洗脑”,你可以从任何值得开心的事中获得向上的力量。高三的考试太多了,成绩起起伏伏也不过是个数字而已。考的好是本事,可以高兴一整天;考不好是失手了,将成绩抛掷脑后,该做题做题,该查漏补缺就去做,这张卷子让你多掌握了几个题型,难道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吗?你要记住,高考之前所有的考试都是辅助你学习的,它不是考验,也不是让你难堪的利器。
实现目标大都经历这些过程:初始评估,筹划与选择,设定应急预案,正式行动。有些大人说高考是人生中最简单的一关。这话有些道理,但我认为并不准确。高考应该是你们人生中最纯粹的目标之一,它只关乎两件事——学习和考试。纯粹和简单并不能直接画上等号,纯粹和东西也可以很复杂。在大人们眼中,他们办事需要关注各个方面的问题,关注不同人的态度,关注人情世故,因而他们很难做出选择,往往进退两难,苦不堪言——这是他们认为的复杂和困难。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根据自身水平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才能得到最佳的分数,他们需要针对考试的难度应用不同的考试策略,他们需要尝试得出学习新知和应用练习的最佳时间投入比,他们需要了解高效的记忆方法,他们需要合理地学习和休息……这些事都是需要实践和应变的。一个真正会学习会考试的学生一定有着强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划、试错、预案、执行、逻辑判断,这些都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基本流程或素养。
高中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让你每一门课都考到很高的分数,而是让你依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不断实验和改进方法,找到针对自己的最优解,拿到对自己来说的最好成绩。因而提升成绩的本质途径就是两点:提升能力,拔高上限;适配方法,触及上限。距离高考仅剩十余天,能力的提升着实有限。因而我在这里给出一些小方法来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考试技巧。
考试技巧对高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外界判断一个学生学的好不好的标准仅有考试这一项,并且对知识掌握程度差不多的学生也可能因为考试技巧的差异而在成绩上大有不同。
第一点是时间分配。找来三套试卷,每套只写同一类大题,就像正式考试一样,并要严格计时。以数学的单选题为例,会的直接写,超过三分钟没思路的就跳过,最后完成所有会的题目停止计时。三套题都写完之后得出平均用时。之后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如法炮制,看看总共需要多长时间。这个时间大概率要比正常考试时间少很多,因为去除了一些不会的题目。这样多余的时间就能根据自身情况分配到难题中了,注意扬长避短,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相对擅长的题型里。
第二点是时间控制。无论试卷难易程度怎样,都要尽可能按照事先确定的方案来把控时间,尤其不要超时过多,比预期时间多了5到10分钟时就要注意了,推荐马上放弃该部分的题目,不要打乱总体节奏,超过能力范围外的分数就不要因为舍弃而惋惜了,患得患失是考试的大忌,没准后面柳暗花明,反倒有时间剩余。
第三点是减少不必要的计算(这一条主要针对数学和物理学科)。很多人在做数学物理选择题的时候有一种奇怪的心理,那就是不算到准确的结果就很忐忑。事实上选择题出现的意义就是为了节省学生的考试时间,它更加注重的是技巧而非一丝不苟的运算。下图是一些快速解决数理选择题的方法。
最后一点是减少失误。失误主要包括计算失误和思考问题不够全面,这两方面都是可以减少的。正确使用草稿纸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很多的计算错误,每一个字母和数字都写清楚,尽量不要连笔,排版要清晰,先列出综合算式然后再分布计算,降低漏算一步的可能性,计算不要着急(能通过计算节省出来的时间往往不会有多少,重点是思路)。思考不全面往往是想当然了,这也是出题人设置陷阱的地方。我个人并不推荐做错题本,但我十分推荐“陷阱本”,你可以在上面记录踩过的陷阱、没考虑周全的地方以及不太熟悉的知识和结论,“陷阱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补充。你可以每次考试前都把它拿出来翻一翻,不断加深记忆。
至此,经验和感悟的分享环节已经结束。我衷心祝愿高三学子能放平心态决胜高考;当然也祝愿你们在未来的每一天里都生活得有意义,万事顺遂。
最后,我在清华大学欢迎各位学弟学妹们报考清华大学智能制造与装备大类。机械与数字齐飞,智能共生医一色。这里有广阔的选择空间,总有一条专业道路适合你;这里有无限的尝试机会,供你施展才华与抱负。我们跟随甚至引领前沿的科技创新,我们将多门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在实践中长才干,我们与国际频繁对接,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全球胜任力。相信在智能制造与装备大类,你们都能够闪闪发光,共攀高峰!
清华学子备考锦囊 | 鲍同鑫:从语文到英语,高考冲刺阶段如何突破
清华学子备考锦囊 | 房伯文:高考冲刺,清华与你同行
清华学子备考锦囊 | 沈宜文:未来值得期待,清华等你奔赴
清华学子备考锦囊 | 刘春宇:我在清华为你撑一把伞
清华学子备考锦囊 | 李忆唐:亲爱的战友,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
百日之约,共赴山海——致每一位逐梦清华的高三学子
排版 | 朱益孝
审核 | 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