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新平县残疾人联合会——把关爱与温暖做到细微处

图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家住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李女士瘫痪在床,四肢不能动,失去了听觉,到指定鉴定医院进行评残办证都成了难事。“她的身体太虚弱了,且不说出一趟门需要几个人一起搭手帮忙,只要坐上了车,她就会出现难以呼吸的情况。”李女士的姐姐李慧茹说。了解到李女士一家的难处后,新平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带着专科医师上门为李女士进行评残办证。“这对我们的帮助真的太大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李慧茹说着落泪了。

残疾人不能出门,就让服务“走出去”。近5年来,新平县残疾人联合会主动深入乡村、社区,上门服务500余次,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入户评残办证、政策宣传等服务。5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新平县残疾人联合会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残疾人工作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接地气’的服务。”新平县残联理事长张自华介绍,入户评残就是其中一项。“从新平县最远的乡镇到县城,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对于像李女士一样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张自华说,新平县残联构建“集中评残+常态服务+精准上门”三维服务体系,以“党员先锋岗”为载体打通助残“最后一公里”。在新平县总医院设立“集中评残服务站”,由专业医师组成专家团队,每月10日开展集中评残活动;对不能到场的重度残障群体,各乡镇残联提前摸排需求,通过预约登记、材料预审等举措,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开展入户评残。对符合残疾标准的申请人,残联工作人员协助办理残疾证,并同步宣传惠残政策。

如何将助残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新平县残联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为群众多想一步。

在新平县桂山街道,天气好时,居民马文洪就用免费租来的轮椅推着父亲出门遛一遛。“去年6月,我爸突发脑梗,病后行动不便。”马文洪说,就算哥俩一起,要搬动120多斤的老父亲也很是费力。当从社区得知,县残联可提供免费租借轮椅服务时,他喜出望外:“我爸当时还没过康复期,没办残疾证。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咨询,没想到县残联马上为我安排了免费轮椅,帮了我大忙。”这项新平县残联率先在全省开展的辅具免费服务试点工作,正是针对尚未办理残疾证而又有需求的人群,为他们免费提供轮椅、腋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器具分布在桂山街道的五桂社区、青龙社区,古城街道的锦秀社区,戛洒镇的党群服务中心4个点,市民在社区就可填表申请。

入户评残让残疾人“少跑腿”,辅具共享让资源“活起来”,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便利、更有尊严,让残疾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与温暖。





  • 来源:云南日报

  • 编辑:周晓婷

  • 复审:尤畅

  • 终审:刀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