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反美第一枪,谁给的台积电底气“敢警告美国”?赖清德为何不敢吱声?
据5月24日相关信息,台积电向美国商务部递交了一封措辞强硬的意见信,明确反对美国计划对半导体产品加征关税。台积电警告称,这一政策不仅会对其在美投资计划造成不确定性,还可能扰乱全球供应链。
这一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台积电对美方态度的强硬回击,也被认为是继承了大陆近年来对美“不跪”姿态的影子。然而,与台积电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当局对此保持低调,赖清德更是未对此事明确表态。
台积电的底气,显然来源于其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绝对技术优势和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
近年来,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投资计划备受瞩目。根据公开资料,这一计划总投资额高达1650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将建设一座“芯片城”,包括先进制程晶圆厂、封装厂及研发中心。
项目启用后,预计将为美国带来2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并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
更重要的是,台积电的先进技术将直接在美国本土落地,这对提升美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美国商务部的关税政策却让这一合作蒙上阴影。
台积电在意见信中明确指出,如果美方执意推进关税政策,其投资计划可能面临调整。实际上,美国的关税政策初衷是扶持本土企业,提升产业链独立性,但美国半导体自给率仅为12%,对进口的依赖性极高。
短期内,美国本土难以找到足够的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来替代台积电的角色。如果关税政策落地,不仅会推高芯片价格,还可能影响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售价,最终将直接冲击消费者利益。
台积电的强硬态度无疑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压力。对于美国而言,台积电的投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是技术竞争力的象征。一旦失去台积电的支持,美国可能不得不转向其他国家的企业,如韩国的三星或日本的东芝,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的重组。
有分析认为,台积电的态度或许受到大陆“不跪”姿态的启发。
近年来,大陆在中美贸易战中的表现强硬,从华为事件到芯片出口限制,大陆始终展现出不妥协的姿态。台积电显然也意识到,唯有在国际博弈中展现强硬,才能最大程度维护自身利益。
然而,台湾当局在此事件中的表现却引发争议。赖清德的沉默被解读为一种“低声下气”的态度。有岛内民意代表批评称,台当局未能为台积电撑腰,反而让企业独自面对压力。赖清德的谨慎或许是出于对中美博弈的权衡,但这种态度也让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更加尴尬。
台积电与美国的这场博弈,既是经济层面的较量,也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塑的关键节点。未来,这一事件将如何影响全球市场?赖清德是否会改变态度,为台积电提供更多支持?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