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传唤3名国务委员,李在明承认错在韩国,不会再对美国一边倒

2025年5月26日,韩国警方紧急戒严特别调查团通报,警方当天以内乱嫌疑人身份传唤了前国务总理韩德洙、前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前行政安全部长官李祥敏这三名尹锡悦政府的核心国务委员。这场“戒严风波”事件,尹锡悦政府传播阴谋论,激化反华情绪,导致中韩关系进一步恶化。这些言论不仅无法代表韩国的整体立场,还使执政党在中期选举中惨败,成为韩国政治史上的外交失败案例。尹锡悦的政策失策使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受损,也直接影响了两国经贸合作及半岛问题的磋商。图片

李在明的务实外交:修复中韩关系的承诺

随着韩国总统选举进入冲刺阶段,候选人李在明提出修复中韩关系的承诺,为两国关系的转机带来希望。李在明认为,尹锡悦政府的外交失策让韩国付出了沉重代价。他强调,中国是韩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对半岛问题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韩国无法承受中韩关系持续交恶的风险。
李在明的竞选纲领主张“务实外交”,提出在巩固美韩战略同盟的同时,推动中韩关系系统性重启。他希望通过恢复中韩磋商机制,为解决半岛僵局创造条件。相比尹锡悦将对朝政策作为政治工具的做法,李在明寻求通过外交斡旋,缓和朝韩关系,恢复文在寅时期的平衡策略。

修复中韩关系的挑战:美国压力与国内分裂

尽管李在明的承诺为中韩关系的改善带来希望,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韩国的外交政策长期受到美国的影响,而国内的反华情绪也可能成为政策实施的障碍。
图片
作为美国的盟友,韩国在外交政策上受到美国的高度关注。尹锡悦时期的“一边倒”政策正是这种压力的体现。如果李在明当选总统,他势必会面临来自美国的施压,尤其是在军事合作和技术封锁领域。如何在中美之间实现外交平衡,将是他执政后的最大挑战。
尹锡悦时期的政策激化了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李在明虽然强调“务实外交”,但仍被一些政治对手贴上“亲华”标签。在电视辩论中,其他候选人集体围攻李在明,质疑其对中国过于友好。这种政治环境可能使李在明的外交政策面临更多阻力。
图片

总统选举的悬念:李在明能否胜出?

尽管李在明在支持率上领先,但韩国总统选举的竞争形势仍然激烈。国民力量党的候选人金文洙支持率正逐步逼近李在明,并试图通过政治游说活动整合其他候选人的支持。如果金文洙成功联手其他力量,总统之位的归属仍有悬念。
上一届总统选举中,李在明以微弱差距惜败于尹锡悦,这一教训让他在今年的选举中更加谨慎。尽管他目前占据优势,但选举结果仍充满不确定性。
图片

结语

李在明的外交纲领为中韩关系的修复提供了可能性,但这一转机的实现需要跨越多重障碍。美国的压力、国内的分裂、以及区域局势的复杂性都对政策实施构成挑战。然而,如果韩国能够在中美之间实现外交平衡,中韩关系的改善不仅将为两国带来双赢,还可能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注入新的动力。
中韩关系的修复不仅是韩国外交政策的转向,更是东北亚地区局势变化的关键节点。李在明的承诺能否兑现,最终取决于韩国选民的选择以及其未来政府的执行力。